李維被灌得昏昏沉沉,回家后便倒頭大睡。
就在李維呼呼大睡的時候,帝國國會發生了一件大事。
國會議員由全國各地劃分的選區產生,皇帝再從國會議員中挑選少部分人,任命為內閣大臣,組成內閣政府處理帝國的日常政務。
國會議員的主要職權,便是監督內閣政府與及表決法案,帝國法典任何條文的增減和修訂,都必需得到半數以上的國會議員贊成才能通過。
帝國皇帝并沒有出口成憲的權力,雖然有行政命令作為替代手段,但效力和適用范圍始終不如正式的法律。
但不要忘了,帝國皇帝擁有任命內閣大臣的權力,故此國會一般不會跟皇帝過不去,能夠很好地貫徹皇帝的意志。
李維向黛麗獻上‘治國三策’,黛麗接納了前兩條,她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帝國勛爵及其領地繼承法修正案’,亦即是李維所說的‘推恩令’,便是在今日下午提交國會審議并表決。
傳統派、信徒派和革新派在國會占據的議席比例,最近幾十年都十分穩定,為六比三比一。
黛麗的生日舞會,邀請的賓客主要是公爵、侯爵兩級的貴族,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傳統派的國會議員。
國會議員的補選已經被提上日程,安排在年假之后,黛麗運用她的權力,宣布剩下的議員組成臨時國會。
可就是如此,傳統派所控制的票數依然過半!
修正案完全是沖著貴族去的,嚴重地損害了帝國貴族的利益,代表貴族階層利益的傳統派議員,必然會激烈地反對。
照道理說,修正案根本不可能獲得國會通過,但黛麗運用她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巧妙地破解了這個困局。
修正案對信徒派的利益沒有任何影響,因為珊娜支持李維,而李維又支持黛麗的緣故,在黛麗的一番游說之下,信徒派愿意支持修正案。
至于代表資本家利益的革新派,本來就想要打破貴族階層對土地的壟斷,自然而然就站在黛麗的一方。
得到這兩派的支持,票數還不足以過半,黛麗必須說服一小部分傳統派議員倒戈,才有可能通過法案。
傳統派并非鐵板一塊,內部也有派系斗爭。特別是原內閣總理大臣等幾名派系大佬死在血色舞會事件中,傳統派更是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
為了爭奪權力,各個派系,甚至乎每個議員,都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于是,黛麗便通過分化利誘的手段,以內閣大臣的職位為利益交換,換取小部分傳統派的議員改變立場,轉為支持修正案。
如無意外,修正案應該能夠以微小的優勢堪堪通過。
然而,意外卻以黛麗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了!
信徒派的資深國會議員魯克,居然在辯論時,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措辭強烈地抨擊了李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