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忙扶了小徐大人起身,小羽兒也機靈,且不等萬歲爺吩咐完椅子便搬過來了,茶水也是先前準備好的,且手腳利索著,沒一會子的功夫便準備完備。
倒也知道自個兒并非是萬歲爺跟前兒正經的近侍,且干完活兒便退了出去,立在門外候著,且做到不該聽的不聽,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四爺滿意小羽兒便也滿意在這處了。
小徐大人略看了小羽兒一眼,心中倒也微微奇怪此人的來歷,平日里慣是蘇公公同萬歲爺形影不離,今兒倒是奇了怪了。
不過這事兒不是他能多嘴的,小徐大人收了收心思,趕緊的謝過萬歲爺,朝萬歲爺介紹起跟前兒眾人。
“這位是江寧織造廠的韋亦韋大人,韋大人是先帝五十七年戊戌恩科進士出身,原在江陵縣任職,后見萬歲爺廣納理學人才,便義無反顧投身理學,今年恩科考中二甲第一。”
韋大人上前,且規規矩矩的拜了萬歲爺去,說來這還是他頭回面圣,原殿試時合該是能見的,只是不湊巧,萬歲爺同娘娘去科爾沁全了太皇太后遺愿了,京中一應事務盡由怡親王管轄,今日得見著實叫韋大人緊張至極,手都有些微微的顫。
“韋大人快快起身,將江寧織造廠托付給大人,朕是再放心不過的了。”
四爺忙親自扶了韋大人起身,四爺知如何治國齊家,卻是對各廠管理不甚了解,便只給各廠安排了管財稅的親信大人,余下的職位皆由理義閣同江南制造局商議著任命,且給人了極大的權力。
四爺在案頭上時看過韋大人的名頭的,雖是未親見,可也對人已然有了很深的了解了,韋大人雖是康熙五十七年的進士,可眼下還未到不惑的年紀,做文官時便能將江陵管得極好,如今又考中了理學進士,且在文理中都有所建樹,著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余下還有金陵機器織造廠的張大人、福州船廠的邱大人,余下還有三位今年的一甲進士,這三位進士里盡是女子,實屬當代典范。
說來也巧,這三位其中兩位四爺都是見過的,狀元郎是陳廷敬陳大人的嫡親孫女,四爺親封的成陽縣主陳玉荇,探花郎則是宗親里的一位格格,名叫愛新覺羅青悅,這榜眼便是年家的小姑奶奶年婧了。
三位小姑娘都不得了,除了年婧年紀稍長些,其余兩位皆是芳年華月之時,尤其是陳玉荇,今年才將將滿十四罷了,青悅今年也才不過十五六歲。
四爺雖是沒見過這愛新覺羅青悅,不過若真論起來親戚關系,青悅還能叫他一聲兒皇叔,這小姑娘的事跡四爺倒也有所耳聞,原是這般年紀合該訂親了,可偏青悅不愿意嫁人,正巧趕上這理舉,便同她阿瑪額娘說好,若是真能考中,家里便不能再左右她嫁人的事兒了,且隨著她的心意來,若是沒考中,她便老老實實嫁人去,定然一絲怨言和不滿都無。
做阿瑪額娘的哪兒曉得自家女兒還有這般本事,只管給人時間胡鬧去,青悅只苦讀了半年,誰知竟還真順順當當的一路考了上去,末了拿了這探花的名頭,著實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家里且為她驕傲還來不及,自是顧不上給她說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