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兩秒,還真的是江現。
祁珈點開了聊天框。
Jx:你帶數學書了嗎?
Jx:書上有題要抄,能不能拍給我一張照片。
數學書么,祁珈揉了揉頭發,掀開被子,赤腳下床,走到書桌邊,上面亂糟糟的,祁珈還是一眼就看到了數學書。
假期作業的確有數學題,不僅是試卷,還有課本后面的習題。
祁珈找到要抄的那一頁,正準備拍照,發現光線有點暗,于是打開了旁邊的燈。
照片拍好后,祁珈發給了江現。
不過片刻,那頭回復了兩個字:“謝謝。”
其實祁珈對于江現,是非常尷尬的,在學校里一個教室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之前鬼使神差的親了他,祁珈恨不得自己憑空消失。
不過她有一點厚臉皮,尷尬著就漸漸不放在心上了。
至少,江現也沒質問她,更沒把她怎么樣,估計也就當她是個神經病。
這么想想,祁珈的心態就穩了許多。
被這么一打擾,祁珈也沒了要繼續睡覺的心思,肚子也餓得在叫,揉了揉肚皮,祁珈回身穿鞋往樓下走。
相比她臥室的昏暗,不見天日,客廳天光大亮,陽光直直穿透落地窗,照進屋內。
就是太過于寂靜。
祁世航在公司。
祁家原來的傭人也放了假,現在就只有祁珈一個人在家。
她到廚房轉了一圈,翻箱倒柜的,冰箱里食材很多,但她懶得動手煮東西,余光瞥見櫥柜角落里的泡面,目光一時半會兒有點空。
片刻后她抬眼看著四周,打量著這里的環境,想到上一次吃泡面的場景。
還是在那個狹窄破舊的出租房里,冷漠的雨水和咸濕的空氣,于此一天一地,差距甚遠。
回過神來,祁珈打開了手機,準備點外賣。
手機頂部有微信的提示。
***
江現收到祁珈的回復后,等了一會兒才去看。
只有一條,是張照片。
他大概能從照片中分辨出這是祁珈的書桌。
照片上是數學題,有半頁,上面還有黑色的字跡,是寫的答案。
祁珈的文字和她本人一樣,大氣張揚,一筆一劃連貫隨性,不是規矩的行楷,更不是小家碧玉的字體,卻偏生令人一眼見了,就只覺得這字好看順眼。
最上面的計算題旁邊,只有答案沒有過程,寥寥幾筆,幾個數字。
最后一題倒是廢了點筆墨,旁邊還有被涂亂的黑點,打了一個明晃晃的叉,想來是錯誤的做法。
江現盯著她的解題過程,看了兩秒,抿著唇,退出圖片,給祁珈編輯信息。
Jx:你最后一題答案錯了。
對面很快回復,“?”
祁珈點了外賣,便百般無聊的躺在沙發上,找了一部紀錄片出來看。
她還在蕎鎮的時候,福利院有一臺電視,經常放的就是紀錄片,人文自然、歷史美食,在她從未離開蕎鎮那一畝三分地,開始張揚外面的世界,便是從紀錄片中了解。
她現在看的紀錄片名為《孤山路31號》,講的是西泠印社中的《湖光記》,地點是在杭州西湖。
祁珈聽著講解,眼前是孤山的美好,在想去的地方中又添加了一個名字,以后有機會她就要去這里看看。
她喜歡看紀錄片,時常是覺得安靜美好且向往,并不是如他人所說的枯燥無趣。
多數的時候,她以看紀錄片來緩解心中的煩悶,尤其是在她受了委屈或者打架以后,總會看看紀錄片以此來消遣郁悶的心理。
這時微信突然響起,祁珈從影片中抽離出來,點進微信中,看到江現發來的新消息。
緩緩打出了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