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忙收起疑惑,老索爾的建模方法太慢了,高恩咬咬牙,按照自己前世的建模方法,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身體。
先是骨骼,接著是骨骼上的肌肉,接著高恩開始按照自己的身材修改標準模型,接著開始向身體上“蒙皮”。
一般的魔法學徒,光是構建‘元點’,就需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高恩已經沒有這么長時間了,他一邊測量自己的參數,一邊在數據空間中“建造”自我。
說是“建造”也沒錯了,隨著高恩的程序越來越長,在精神空間中,出現了一個高恩的“模型”。
在性命威脅下,高恩發揮了自己全部的實力,他坐在精神空間的地上,飛快的書寫著代碼。
是的,法師構建的自己的方法,就是在精神空間里書寫代碼。
當高恩寫完了最后一個代碼后,一個白色的雕塑出現在空間正中,一股愉悅感油然而生,看著這個和自己七八分相似的雕塑,高恩摸著頭說道:“先這樣吧,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再次打開了【忍耐高溫】的法術模型,高恩一下子明白了,為什么構建‘元點’是成為法師的第一步。
任何法術都需要一個目標,在法師的學習中,以自己為目標的法術,也是最簡單的法術。
構建了‘元點’后,法術模型中那些模型才有了坐標原點,程序中的數值才有了意義。
明白了這一點后,高恩振奮不已,他抓緊時間看完了【忍耐高溫】的法術模型,臉色又古怪了起來。
這個【忍耐高溫】,是一段300多行的代碼,除去定義‘元點’和以‘元點’為基礎的空間坐標系,核心代碼其實只有一百行不到。
而這一段代碼,是每一個程序員都會學習的算法。
甚至可以說,這是所有程序員的啟蒙算法,那就是——冒泡排序。
其實這個算法非常的簡單,如何讓計算機給一組數字排序呢?
冒泡排序就是讓每一個數字和后面一個數字比較,如果比后面的數字大,那就和后面的數字交換位置,這樣大的數字就像是汽水里泡泡,迅速浮到最上面去了。
而具體到了【忍耐高溫】這個法術,高恩要做就是將讓身體周圍的以太,和更加外圍的以太比較溫度,溫度更大的就交換位置,這樣就能將高溫的以太擠到身體最外圍了。
高恩覺得給這個戲法起名的法師,根本就弄錯了法術的含義,這根本不是忍耐高溫,而是“降低體表溫度”。
可是在靠近紅矮星的軌道上,周圍都是難以承受的高溫,又如何能獲取低溫狀態的“以太”呢?
帶著這個疑問,高恩繼續翻看代碼,終于他看到了一段自己看不懂的內容,對照了老索爾的學習筆記,高恩終于弄清楚了這段代碼的功能,那就是雕琢施法材料!
這就超出高恩的理解范圍了,老索爾的筆記中記載,雕琢過的施法材料,是一種特殊物質特,它會源源不斷的抽走以太上的熱量。
這不科學!高恩立刻想到,這不是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僅僅靠著簡單的施法材料,又是怎么讓熱量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