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踐,才能讓自己在朝堂之中穩住局面,樹立威信。
而且,如果這次自己提出的要求被戎武帝反駁回去,戎武帝真的選擇相信了那些“小人的讒言”。
那就意味著日后他每次提出要求的時候,戎武帝都會想到這一次開的先例。
這種先河決不能開。
這是原則問題。
也直接的關系到了他的實際地位。
第二,他要想辦法解決掉自己在戎武帝心中存在疑慮得這個關鍵問題。
這個先河也同樣不能開。
如果這一次戎武帝真的特別懷疑自己,甚至因此產生了要除掉自己的心思。
那自己這么多年的努力可就真的白費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
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能人異士,全都死在了君王的懷疑之上。
他可不愿自己在自己功名未就之前,就草草的死在了帝王的屠刀之下。
帝王心術,姑蘇泓射已經研究了整整一輩子。
怎么可能在這種事情上吃這種天大的虧?
及時去除掉君主心中的隱患,懂善惡,知進退,就是最好的方法。
應對這種事情早就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法。
面對戎武帝的懷疑,他先一步必須要走的事情就是決不能等待!
絕不能等著戎武帝自己找上他,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在說什么都已經晚了。
因為在戎武帝的心里就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了。
他必須要趁著戎武帝心中的想法還不算穩固的時候,先下手為強!
他立馬放下手中一切工作,來到宮城之外請求召見。
本來就已經被雪片般的奏章給壓的喘不過氣,滿心煩躁的戎武帝,一聽到這個朝堂混亂的罪魁禍首親自找上門了……
心中的怒火更加疊上幾分。
我都他娘的沒找你事呢!
你自己反倒找上來!
但出于姑蘇泓射是自己最重要的心腹這個出發點,戎武帝還是強行壓下了心中的一些不快。
他不想在自己氣頭之上,把姑蘇泓射臭罵一頓。
畢竟自己的朝局穩固,還要得益于姑蘇泓射這個大功臣。
他這個時候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痛罵,難保不會在惹起什么打功臣的罵名。
新君登基最忌諱的就是這些流言蜚語。
所以他強壓怒火,選擇閉門不見!
這個時候,還是放一放姑蘇泓射的好!
省的忍不住怒火,直接罵了出來!
……
宮門外。
得了天子召命的小太監立刻跑了出來。
“陛下不愿意見司丞大人,司丞大人還是請回吧。”
早就由此預料的姑蘇泓射怎么可能放任這個機會!
這個時候,就算是挨罵也得進宮覲見!
這是他最好的機會!
因為如果他不進去,這就是戎武帝最后一次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
他滿臉認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