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泓射第一眼認出了對方,而且對這個名叫祁海的才子的諸多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祁海才子非常有能力,這一點確實是毋庸置疑的。
在身體體力極其不允許的情況下,帶病參加大朝殿試,并以最璀璨之文章脫穎而出,成為登科狀元郎。
這必然是實打實的才學。
做不得半點虛假。
在這個時代,文才便代表著治國之才。
尤其,姑蘇泓射還特意關注了一下當時祁海才子的那篇文章,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叫【與國之存亡榮辱十六疏】
不僅深入淺出的剖析了國家存亡與榮辱興衰的關系,而且還從十六個角度討論治國之策。
當時姑蘇泓射差點驚為天人,難以想象這居然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能夠寫出來的大文章。
對治國之策的論述不僅清晰明了,而且完全是用于大靖王朝。
被很多文士、儒生都大力推崇,如果不是當時葉司丞不在帝都,只怕也會因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而感到贊嘆。
這畢竟是祁文幼嘔心瀝血之作啊,據說創作出這篇文章之后,本有舊疾的祁文幼直接吐血昏迷,血液浸透了紙背。
更為這篇文章的出世,附上了傳奇的色彩。
姑蘇泓射當時還曾向武王大力推崇過這篇文章,只不過武王當時的心思并不在這上面。
所以他也就沒有拉攏對方。
再加上后來經歷了朝試上的那種事情……
姑蘇泓射內心里要說對這個孩子全無愧疚之意的話,其實也是假的。
這么一個胸有溝壑之人,不世出的奇才,卻要就這么消失在了歷史的大河中。
而他,是罪魁禍首。
為此,他也曾感到過惋惜。
畢竟想他這樣的人,最是惜才。
武王府中很大一部分的人才、門客,全都是他向武王舉薦,最終成功被武王吸納進來的。
對于祁文幼這樣一個才子,他自然也起過拉攏之心。
但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祁文幼的悲慘經歷并不僅僅止步于狀元被除名這一點點而已,在他被除名之后……
又再度聽聞家鄉母親心急而亡的噩耗。
更生絕望之意。
居然準備投江自盡,以了此殘生。
而在最關鍵的時刻,是他的恩師,也就是當時文壇第一人的顏予阻攔并嚴厲斥責了他。
讓他感受到了人間最后剩的一點溫暖,給了他繼續茍延殘喘下去的希望。
但可惜現實的黑手再次將屠刀伸向了這個已經飽受摧殘的年輕人。
這一次,被剝奪掉性命的,正是他的恩師,顏予。
顏予本身是個非常正直的人,容不得有人肆意抹黑。
再加之顏予從前一直都是正安帝非常看中的臣子。
正安帝一直很喜歡顏予直來直去,不加任何掩飾的耿直。
顏予以為這一次也不例外,以為正安帝只是一時糊涂,所以帶動朝中的多位文臣巨擘,集體上書正安帝。
希望能夠讓正安帝看清人才,廣開言路,重新恢復祁海的狀元之名。
為祁海正名。
以人不可貌相之聲音,于朝堂之上嚴肅痛斥正安帝這次的行為。
引來滿朝嘩然。
如果是被下藥前的正安帝,一定會被顏予當時那一番當頭棒喝給敲醒。
將祁海重新提拔為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