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盡管說。”趙翔笑著看向江燁。
孩子有想法是好事,他持鼓勵態度,卻并不期待他接下來的話。
畢竟江燁的年紀擺在那里,唱得好可以說是有天賦肯努力,但這市場宣傳策劃上面,他還是太年輕了,沒經過事。
不止江燁,熊飛和娜娜的想法也差不多。
“老師,我知道我們的宣傳經費有限,那我們能不能做口碑營銷呢?”
廣告宣傳有兩種,一種是快消品的大眾營銷,就像方便面礦泉水,是每個人都需要都會消費的產品。
只要人們在超市貨架或者在網上下單的時候能被記起,就是廣告的目的。
而另一種,就是深度耕耘消費者,進行口碑營銷,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歌劇顯然適合后一種。
聽見這句話,熊飛眼睛一亮。
光是“口碑營銷”這四個字,就說明江燁不是心血來潮無的放矢。
“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社區,當然也有歌劇。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通過調查、持續發布動態等方式,來引起他們關注……”
“然后,我們就可以針對他們進行售票,還可以給予特殊的福利待遇,對嗎?”熊飛不愧是做了多年宣傳的人,江燁提出一個思路,他就馬上想到了后續。
江燁點頭,道:“不止,我們還可以不定時組織核心群體,進行分享會等活動。”
要讓人們走進劇院來欣賞歌劇,首先要讓拉近距離。
歌劇對普通人來說神秘遙遠,但這一點反過來也可以變成優勢,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
互聯網千人千臉,但也正因為這樣,有共同愛好的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
逆向思維,就能把劣勢變成優勢。
就像之前在排練室里的眾位歌劇演員一樣,熊飛看向江燁的目光變了。
這個想法看起來并不出奇,但在江燁說出來之前,竟然沒有一個人想到。
他們都陷入了思維定式,認為要做宣傳就是要經費充足,要保持大量的廣告投放。
在這個想法背后,是對歌劇的深刻了解,和對市場情況的熟悉。
“沒想到你年紀輕輕,這樣有見地。”熊飛看著趙翔問:“他是你的學生?”
趙翔一臉驕傲介紹:“哪里哪里,這位是許老的得意門生,首音聲歌系專業第一的江燁,今天來實習報道。”
“來來來,你先別走。”熊飛拽著江燁的胳膊,說:“你跟我來辦公室,我們詳細說說。”
他拉著江燁就要走,娜娜看著一臉為難回頭看著趙翔的江燁不由“撲哧”一下笑了出聲。
“趙老師,我……”
“別急嘛,他人就在這里,還能飛了?”
趙翔好笑地看著熊飛,把江燁手里拿著的表接下來簽完字,再遞回去給他,問:“你一周能來實習幾天?”
“我周四周五沒什么課。”江燁回答。
“那就從下周開始,你一周來三天,周四、周五、周六,星期天給你放一天假。”
娜娜聽了,用文件夾擋住扮了個鬼臉,暗暗同情江燁,心道:一周一天假,恐怕他連陪女朋友的時間都不夠。
江燁卻是無所謂,趙翔這么安排,正好合他心意。
他要快速熟悉歌劇院的人和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見他爽快答應下來,趙翔更加滿意,看著急不可待的熊飛笑了笑,對江燁說:“去吧去吧,就當是你第一個實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