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也的確沒有指望他能幫上忙,但這會兒她已經把他當成了可以傾訴的對象,于是說:“前期的準備工作都進行的差不多了,但現在我們需要弄明白大家的真實需求。”
她伸出手指說:“比如看歌劇的觀眾,我們想要弄清楚他們的身份。是歌劇愛好者,還是音樂愛好者,還是好奇?”
“我們觀察到,這幾年的劇院觀眾還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年輕的父母愿意帶著孩子來看,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藝術審美。”
“弄清目標消費群體,這只是第一步。”娜娜苦惱道:“我們還想知道影響他們對歌劇的因素,他們的了解途徑,只有這些都清楚了,才能制定出宣傳策略。”
在網絡上尋找歌劇愛好者,吸引他們的關注,這是方法和思路。
但是,具體用什么來吸引,以及他們的性別、收入、年齡,需要提前了解,才能有的放矢。
為了方便江燁理解,娜娜說的很通俗。
江燁聽了,卻說:“你是說,先要有一個消費者群體畫像,還要洞察消費者需求,對嗎?”
“對。”
娜娜還陷在自己的思緒里,本能的應了一句。應完之后才發覺哪里不對,蹭地一下站起來,一臉震驚地看著江燁。
“你,你怎么知道?!”
這個人,也太Bug了吧?!
他不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嗎?他不是學歌劇的嗎?
江燁能唱搖滾,還唱出自己的味道和詮釋,就已經足夠娜娜驚詫。不過,這總還是可以歸納在音樂的范疇里。
但是,“消費者群體畫像”、“洞察消費者需求”這兩個詞,是專業的廣告策略術語。
就連一些普通的廣告公司都不知道,江燁他怎么會知道?
他們兩人原本坐在劇院的天井臺階上,看見娜娜這么蹦起來,一臉驚詫,江燁才發現自己說錯了話。
他忘記了,這不是他現在的知識體系里,所能知道的事。
“我有個朋友在北政,她的專業是社會學。”事到如今,江燁只能拿喬蔚然當借口:“這個學期,她的社會實踐課題就是廣告與市場調研。”
“啊,原來這樣。”娜娜拍了拍胸口坐下,道:“我還以為你是個什么怪物,怎么能什么都懂?”
她倒沒有懷疑江燁有什么不對,只覺得一個人怎么能完美到這種地步,完美得不像真人。
“什么朋友啊,你這么了解她的專業,你們一定很要好吧?”
娜娜重新坐下,一臉好奇地問江燁:“男的女的?”
這個問題涉及了江燁的**,剛剛問出口她就發現了不妥。論起來,她跟江燁也不過是第二次見面。
聊共同愛好沒問題,問他的交友狀況,未免太過交淺言深。
“啊,對不起,”娜娜連忙道歉:“是我唐突了。”
江燁表示并不在意,他還需要從娜娜這里繼續獲得關于花木蘭的推廣消息。
他想了想,接著上面的話題說:“這兩個問題要有答案,就要進行市場調查。”
“對啊,”說回這個話題,娜娜又發起愁來,說:“我是學傳媒的,調查問卷能做,但不夠專業。要找專門的市調公司吧,又沒有這個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