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愿,法師問你話呢!”
陸淵睜開眼的時候,耳邊響起的是一個明明很陌生,卻又莫名有些耳熟的聲音。
那發出聲音的,是一個戴著頂行者帽、頷下留著幾縷短須的男子。
與此同時,存在于腦海中的記憶翻涌上來。
這是陸淵提前用造化玉碟投過來的一縷神念,造化玉碟找了一對正在拜送子觀音的夫妻,將這縷神念投入那妻子的體內。
之后,原本這應該無法生育的夫妻,就有了一個一出生就會笑,還自帶一塊伴身寶玉的傳奇孩子。
那塊玉上寫著孩子的名字——陸淵。
這也是他本來應該有的名字。
只不過,后來隋朝滅亡,高祖李淵即位,建立唐朝,陸淵的名字和李淵相沖,沒辦法,只能改名。
后來想想,陸淵是他們夫妻二人求了送子觀音后所得,所以就干脆改名叫陸愿了。
再后來,這兩苦命夫妻死于初唐的兵災中,陸愿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好在當時那座寺廟收留了他,讓他在寺中做個小沙彌。
本是要讓他在十五歲時出家為僧,不過陸愿雖然生得不凡,卻是天性木訥,為人處世都不太行。
讓他出家,更是一百個不肯。
不過他又一個長處,就是根骨絕佳,且有過目不忘之能。
只是跟著寺里的武僧學了幾招,就打遍全寺無敵手了,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名氣更是傳揚到了外頭。
就連當今的太宗皇帝都知道了:漢中的通明寺中,有一個名為陸愿的俗家弟子,有萬夫不當之勇。
適逢此時,有一名名為陳玄奘的僧人,召集了一千二百余名有德高僧,在長安城化生寺開了一場萬人空巷的水陸大會。
而后,又在讓太宗皇帝心悅誠服之時,提出了想要西行取經的想法。
太宗皇帝當然不舍得放這么一個大才離去,然而陳玄奘西行之心堅定無比,言“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太宗皇帝對此無可奈何,于是只好放行,又是送寶物,又是賜名三藏的,極盡最后一絲希望。
臨行前,又廣招天下高手,護送已改名唐三藏的陳玄奘西行。
一來一去,就選中了陸愿。
至于另外一人,則同樣是一名武僧,雖然比不上陸愿,但一身功夫也已是登峰造極,有以一敵百之能。
不過這位和陸愿可不同,人家是正兒八經出家了的武僧,法號本明,乃是崇拜玄奘的賢才,毛遂自薦的。
之后,三人一馬,出了長安,一路西行,現在的位置,是大唐邊境。
河州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