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
清早,天還沒亮,張奎已經在院子里連起了拳。
伴隨著一聲聲擤氣,張奎以意領氣,以氣催力,每招每架都有山崩憾地之勢。
是真的“憾地”。
在真氣的催動下,每次踏步,地都在震,這些天下來,黃土場都被被踩實,結成板塊又再次碎裂。
一群大漢在旁邊看得眼都直了,張奎收勢后,一個個大聲拍手叫好。
盡管有了真氣和系統,但在張奎看來,拳法這東西似乎根本沒有盡頭,你越練越會覺得前方深淵如海。
洗完手后,剛端起豬雜湯就著火燒,就見牛二從門口走了進來,粗聲粗氣說道:
“大哥,我剛去問過李夫子,他說已經告知了衙門,欽天監的人應該很快就到。”
張奎喝了一口豬雜湯點頭,
“那就行,都趕緊吃飽點,咱們飯后就出發。”
眾大漢抱拳,“是,大哥!”
早出門的原因是交通不便。
雖說大乾朝馬匹并不稀缺,但張奎他們主要在縣城活動,只養了兩匹駑馬用于拉車。
再說以張奎這體型,無論騎啥玩意兒都得累死。
待出發時,天色已微亮。
街上籠罩著一層薄霧,能見度有些低,只能看到七八米遠的地方。
張奎也沒在意,去往鄉下的路熟悉的很,再說這地方潮濕多霧,通常半晌就能散去。
馬車行過石板路,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穿過城門時,兵丁討好地點了點頭,“張大官人這么早是去哪兒啊?”
張奎哈哈一笑,“去鄉下收豬。”
去往鄉下的道路兩旁古樹茂密,在霧氣籠罩下更顯得隱隱綽綽,只有一條土路通向霧靄深處。
張奎走的有些無聊,呵呵一笑,“牛二,來,給兄弟們唱個小調。”
“好勒…”
牛二這夯貨立刻眉飛色舞,扯著嗓子干嚎起來。
“月上柳梢天色暗呀,嘿!”
“尼姑道士來相會呀,嘿!”
“談佛論道不點燈呀,嘿!”
“喜得佛爺睜眼瞧呀,嘿!”
“卻只見…”
“尼姑胸前兩大坨,”
“道士胯下一條龍呀,嘿!”
“哈哈哈…”
“這個夯貨…哈哈哈…”
眾人皆是哈哈大笑起來,調笑聲、叫罵聲不絕,隊伍氣氛也漸漸變得活躍。
然而走著走著,打頭的人卻發現了不對。
“大哥,我們怎么又走回來了!”
只見前方嶙峋的古樹下有一倒塌的神龕,以此為點道路開始分岔。
這世界雖然有妖有鬼,神佛卻不顯靈,因此百姓信仰也不怎么虔誠。
這個倒塌的石質神龕也沒人修繕,基臺碎裂爬滿了藤蔓,余塘縣的百姓通常把它當做路標,通向兩個不同的鄉鎮。
他們剛才已經途徑此地…
張奎眼睛微瞇,眉間透出一股煞氣,“莫慌,我們換條路!”
然而,即使換條路,兜兜轉轉十幾分鐘后還是回到了這里。
張奎拿出祖傳殺豬刀,看了看濃霧籠罩的林道,冷哼一聲,“我們退回縣城!”
他知道這是什么。
地煞七十二術中的五行術就有:
布霧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