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畢竟是一個環境很閉塞的縣,在沒有進入到網絡時代之前,因為地形的限制,讓這里發生的一些事情很難被外面知道。
比如說老爺子聊著聊著不知道就怎么聊到當年給墨脫修路架橋的事情了。
“高原剛剛和平解放之后,南邊的三鬼子執行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在高原東南的邊境線上向北推進,不斷蠶食我國領土,咱們墨脫這邊就是三鬼子著重關注的區域。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2年的5月份,那年我二十二歲,三鬼子那年折騰的特別歡,他們竟然想占據白瑪崗。噢對了,那時候墨脫還叫白瑪崗呢。”索朗次仁忠實的翻譯著他爺爺的話。
“當時咱們高原軍區駐扎在巴宜的158團就奉命立刻行動,翻越多雄拉山來到了背崩。那時候咱們的子弟兵慘啊,五月份的時候還是多雄拉山封山的時候呢,尤其是到了山口位置,那更是了不得,我們當地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翻山,可咱們的子弟兵卻硬生生的翻了過來,死了不少人呢。有的歲數都比我小,太慘了……”
老爺子一臉唏噓,沉浸在回憶中。
“那時候158團來到背崩之后,就有了一個代號,叫做墨脫營。這是為了迷惑三鬼子才這么叫的。當時墨脫營就駐扎在咱們背崩這一帶,因為這里就是和三鬼子之間的最前線。墨脫營是五月份來到這邊的,到了十月份就狠狠地和三鬼子干了一架。當時咱們的墨脫營就在南邊的地東附近打仗,對面是三鬼子的馬德拉斯聯隊二營。可三鬼子那是咱們子弟兵的對手啊,一仗打下來把三鬼子打的啊,那叫一個抱頭鼠竄……”
老爺子講的興起,大伙兒也都聽的帶勁兒,這可是當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辛密啊。
“那場戰斗打了一個多月,三鬼子被徹底打服,要不是當時主席下令不打了,當時咱們的子弟兵都能一口氣打到新德里去!咱們的子弟兵厲害啊,三鬼子根本就不是個兒!”
“后來戰爭結束了,咱們的子弟兵就在這里駐扎了下來。子弟兵的到來,給縣里修建了第一所小學,第一座發電站、第一座醫院……你們是不知道啊,那時候咱們的墨脫啥都沒有,可是子弟兵來了之后,給當地人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比如說咱們背崩的解放大橋,就是當年咱們的子弟兵修建起來的。”
劉墨昂他們光知道解放大橋是很早之前就修建起來的,卻沒想到竟然是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墨脫營修建起來的。
“現在你們是不知道啊,當年我們當地人要想渡過雅魯藏布江,主要靠牛皮筏子和藤條編成的籠圈橋。可不管是牛皮筏子還是籠圈橋都很危險,經常有人在過江的時候掉進去就再也找不到了。當年反擊戰結束后,駐扎在這里的墨脫營子弟兵馬上就開始修橋。咱們的子弟兵當時決定修一座鐵索橋!可是你們知道咱們的子弟兵是怎么修這座橋的嗎?”老爺子俏皮的問道。
眾人齊刷刷的搖頭。
“這邊的江面寬度有二百多米呢,兩邊都是懸崖,要想修一座鐵索橋可不容易。不過咱們的子弟兵會想辦法啊。當時修橋的時候我們都去幫忙,親眼看到咱們的子弟兵把82迫擊炮的炮彈引信取掉,再用迫擊炮把粗麻繩打過江去,結成繩網,這樣就可以把鐵索橋的的十二根主鋼索牽到對岸。”
“不過建這座橋的鋼索這里可沒有,這些鋼索必須要從山外運進來。于是咱們的子弟兵挑出了五十名身體最棒的戰士一起扛一根,翻山涉水扛到江邊。這五十名戰士足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十二根鋼索康進來,可以說每一根鋼索上都沾著戰士的血肉啊!后來橋修好了,被命名為‘解放大橋’,這座橋也是咱們墨脫的第一座鋼索橋。只是二十年前的那場洪水把那座橋給沖毀了,現在西邊的那座橋是后來部隊重建的。”
“橋修好了,就開始修路。這不,從波密到墨脫的公路修好了,我聽說明年從派鎮到縣里的公路也要通車了。我以前根本就不敢想象啊,現在全都實現了……”
老爺子樂得白胡子一翹一翹的,開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