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對岸,一行人就往鎮上去了,到了鎮上就有車馬行了。
“春香,我們吃些東西再去縣里吧,橫豎明早才賣東西,天黑之前到福寧就可以了。”
“餛飩,熱乎乎的餛飩,新鮮的餛飩哩。”街邊的一個小攤上,一位衣著整潔,圍著棉白色圍裙的大嬸兒,大著嗓門,感覺一條街上都能聽見她的聲音。
這條他們所說的街,一眼就可以望到盡頭,腳程快的人,半刻鐘就可以逛完了,街上的人并不多。
街上只有幾家零星的商鋪,一家小藥店,一家雜貨鋪,還有一間糧行并一間布料店,連個酒樓都沒有。
阿月的爹娘聽到大嬸兒的叫賣聲,想著給女兒叫上一碗餛飩,午食他們兩人吃些干糧就涼水就可以了。
自己跟在父母后面,看到那個婦人抱著孩子往那間藥鋪去了,就將目光收回了。
“大嫂子,來一碗餛飩。”湯月華的娘親摸出錢袋,拿出兩枚銅錢遞給老板娘。
“好哩,餛飩一碗兩文錢嘍,好吃不貴又便宜哩。”賣餛飩的大嬸兒嘴里的叫賣聲生拉得又遠又長。
大嬸兒彎腰往灶洞里添了一把柴火,拿起灶臺邊的竹筒往灶洞里吹氣,微瞇著眼看到柴火燃起了火焰,接著到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把手。
粗糙的手在圍裙上按了幾下,掀開木制的鍋蓋立在一旁,抓起數好的餛飩,就等著鍋里的水翻騰了,好往里放丟。
竹爪籬在鍋里轉了幾圈,放在一旁,就開始往白色藍邊的陶碗放入鹽,蝦皮,醬油還有一些不知道什么的調料,舀上一大勺熬得白白的,噴香的骨頭湯倒進白色的陶碗里,竹爪籬撈起鍋里的餛飩,倒進碗里,再撒上綠色的蔥花。
并上兩碗白湯放在盤子里,一起端了過來,“餛飩好了,湯不夠可以再加。”
一家三口坐在小攤的桌椅上,湯月華一時沒有注意自己的爹娘就點了一份,直到看到桌子上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餛飩以及那兩碗單調的白湯。
那碗餛飩被一只大手擺在了自己的面前,自己的娘親在和賣餛飩的大嬸兒道謝,“這,大嫂子我們就要了一碗餛飩,這怎么好意思。”
“就是一點兒湯,不值當什么。”大娘笑著說了一句。
“這,這。”連說了兩個這的娘親,就從自家的袋子里拿出一些地瓜干和一個柿餅,站起來。
“大嫂子,這是我們自己做的一點吃食,你嘗嘗看,不知道能不能吃。”
“不用了,你們這應該是要拿去縣里賣些錢的吧,我可不能收,那一點兒湯可不值你這么些東西。”她推辭著并不接。
兩人就那么你推我擋地來來回回,最終拗不過,大嬸兒就收下了,就是桌上的兩碗白湯多了些綠色。
她一言不發,將碗里的餛飩舀到其他的兩個碗里,自己拿起剩下三個餛飩的碗,掀開冪籬的一角,就開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