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樓下交了錢,也就到了中午的時間了。
“我們到前頭的店里吃些面條吧。”陳念群聞著空氣里的面香問家人。
湯月華也覺得肚子有些餓了,這會兒聞了前頭食物的香氣,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
她要了一碗清湯面,還要幾張小餅,一家人就這面湯將餅吃了。
“店家你們家的餅做得真是不錯,又香又脆,泡著面湯吃還真是香。”陳念群對著揉面的男人說。
揉著面的人,回頭看著他們,笑呵呵地說,“我們家的餅不是我吹,那可是費了好長時間揉出來的,烤的時候可是很講究火候的。”
這餅可是他們家的特色,縣里不少的人都會來買了吃,他們的攤子也收拾的干干凈凈的。
臨走前,陳念群還掏錢買了一些餅,準備帶到張先生家給他們嘗嘗。
到了清風書院的時候,張先生他們已經吃好飯了,他們知道了湯月華他們竟然在外面找了客棧住。
張夫人的肚子已經顯懷了,扶著肚子,“湯家姐姐,來了縣里看燈,怎么就住在外面了,你們住的是什么客棧?要不還是將東西拿回來,晚上還是住在這邊。”
湯氏聽了她的話,頓了一小會兒,就想到了理由,“我們家的阿月長這么大還沒有住過客棧,這不,趁著這次燈會,到處熱鬧著,就去客棧住著試試。”
湯氏沒有說,也不好意思每次來縣里都麻煩他們家,他們打算著一會兒就在街上逛逛,晚食也在街上吃了。
張夫人一聽這話,就知道是他們不好意思麻煩自家,“那就讓阿月好好地瞧瞧熱鬧,不過下次來了,一定得回來住。”
年后京里的管事來說,那些紫粉賣的極好,而且自己的婆家不久也要派人來福寧,他們因為孩子的事情就住到了福寧縣,和家里幾乎是斷了關系,現在能有這樣都是多虧了阿月。
“好好,我們下次來了一定來家里住。”湯氏也知道推諉不過。
這畢竟是自己兒子的師父家,要是每次來都不住的話,好像太客氣了些。
“阿月,今晚我讓翠兒陪你們一起去看燈會。”張夫人招手讓她過去。
“不用了崔姨,晚上讓哥哥們和我們一起就行了,您現在身子不方便,翠兒姐姐還是留下來照顧您吧。”
她可不好和孕婦搶人。
“那好吧,正好讓你哥哥他們放松一下,這些日子一直都在讀書,連沐休都窩在書房里看書,再這樣下去估計腦子都木了。”張夫人也知道張弛有度的道理,讀書需要用功,但是也需要休息。
“對了,你們晚食在家里吃。我一會兒就叫廚房那邊準備一下。”張夫人拍了拍湯月華的手。
“那個崔姨,我今日在街上吃了一家店的餅,甚是不錯,您嘗嘗看。”她就將買來的餅遞給張夫人。
“哦,我看看。”張夫人一開始還漫不經心,她現在的飲食很注意,基本上是不會吃外面買來的東西的,只是這是湯月華給的,她就撕了一些下來。
張夫人嘗了一口,咦,這餅倒是酥脆,而且里頭還放了一些咸菜,倒是意外的合胃口。
“阿月,你們這餅是從何處買的,吃起來香得很,翠兒你叫張媽媽拿去看看。”張夫人將餅遞給翠兒,轉頭看湯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