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回來干什么!一個兩個都不讓他省心:“出去,出去……”
項盛轉身,他覺得,在官場上,升官還是靠實力,不能靠家世,不過五老爺這把年紀才靠著忠國夫人進入仕途,而且上來就封了與侯爺一樣的正三品,侯爺嫉妒一些,說些酸話也能理解。
……
項逐元停下腳步看向善行:“你安排下人手,那邊的事謹防侯爺插手。”那點事,不用誰死了掩蓋干凈。
“是。”
……
一晃,三山花節已經過去三天,可項家一點兒風聲都沒有。
怎么會沒有。
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除了有過命交情的人,告知了沒有親見的人,沒有人知道。
就是看見的人,提起這個話題,也只是含沙射影的說兩句,不敢深入。
因此忠國夫人與人同游山花節的事兒,因為人人忌諱竟然沒有傳出頂級勛貴圈的范圍,但又因為忌諱莫深,讓提的人均遮遮掩掩放不開手腳。
以至于這件事,莫名成了一種標志,懂的人‘引以為傲’‘自命不凡’,畢竟沒幾把刷子沒人能從頂級勛貴那里知道這件事,不懂的人‘泯然眾人’‘不值一提’,證明上面沒人。
可除此之外,人們最想看到的還是忠國夫人明目張膽帶男人游‘三山’的懲罰,畢竟……大逆不道,需要大快人心,何況此人囂張跋扈,誰不攀著她倒霉,不等著看項家笑話。
但怎么到現在一點‘混亂’的征兆都沒有,這讓‘苦苦等待’的人變得焦急。
“項家真不知道嗎?”
“應該不可能吧?”多少人對著項家欲言又止,項侯爺沒有察覺出一點問題?
但凡心有疑慮都應該打聽一二,知道后,這么嚴重的事,項家能不出面警告忠國夫人?
以忠國夫人的性格,一定頑固到底,然后雙方沖突,這不是順理成章能鬧出來了,他們這些人就這么光明正大的議論、探聽,進而給忠國夫人治罪,然后禍及項家,完美收官。
“項家知道什么?”同僚不解的發問。
說話的人看他一眼,似乎不知道這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隨后一揮:“沒什么,一些小事。”繼而跟同伴說的更大聲:“莫非真不知道?”萬一沒有人敢說到他們面前,也有可能。
“不會吧。”豈不是這么大的事就這樣淹沒了?
如果那樣,太讓人憋屈,多少人在等一個答案,等著不守婦道的忠國夫人得到報應,身為女子怎么能不貞守名節!勾三搭四,至女人的臉面于何地!
再說很多人看到忠國夫人帶著一個人游三山節,豈容忠國夫人狡辯,證據確鑿的事,如今就等著項家和忠國夫人鬧出一點兒動靜,將忠國夫人浸豬籠,以儆效尤!
可結果到現在,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怎么能不讓人百爪撓心、心中不忿。可傳出去,議論的人多了,上達天聽,誰敢?誰敢擔第一個傳出去的人,被忠國夫人報復。
誰也不知道‘正義’和‘報復’哪一個先到,萬一死在‘嚼舌根’的路上,除了將自己的官職便宜別人,沒有一點兒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