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看著父親躺在泥地里,眼淚在眼眶里打著轉,默默地站在父親的身邊,不管任何人來叫他,他死活不愿意離開。
與鄧小光的悲傷截然不同的,是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
他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妹妹怯生生地問鄧小光。
“哥哥,爸爸躺在那里睡著了嗎?”
弟弟接了話:“哥哥,爸爸為什么不回家睡?”
兩個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鄧小光眼眶里的眼淚再也止不住地掉落在地,但他仍舊倔強地站在那里死也不肯挪動半步。
鄧松明被發現的地點是在半山腰的一條山溝里,山溝的邊上一一塊玉米地,簡單點說,這里除了玉米地的主人干農活的時候會來,一般的人沒事不會跑到這條溝里來溜達。
大雨天的晚上,鄧松明更不可能跑到這里來。
死者鄧松明一只腳上穿著鞋,另一只腳上的鞋散在不遠的草叢中。
溝的上方有雜草被攆壓的痕跡。
陳明的理解與大多數村民們的想法一樣,鄧松明應該是從距離溝底數丈高上面的斷頭崖上墜落而亡的。
兩天前的那場雨不小,山路泥濘。
大河鎮派出所民警,平時也就處理個鄰居糾紛,盜竊等治安管理方面的工作。
這人命的案子可以說基本沒有。
陳明和王同也不是警察學校畢業的,拳腳工夫是有的,但對于案子的偵辦可以說是小白。
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破案片,偵察記錄片里,尋常老百姓都知道的,痕跡,指紋,從細節中尋找案情的關鍵點。
陳明首先想到的是要找鄧松明足跡。
找到一些痕跡不難,如果鄧松明兩天前的晚上是因為著急回家,抄近路回家的話,在那條山道上應該會有他的腳印。
鄧松明一只腳是瘸的,兩只腳的受力點不一樣,要找到屬于他的腳印就更容易了。
事實證明,鄧松明當天晚上并沒有抄近路回家。
陳明和王同在斷頭崖的一處找到了屬于鄧松明的足跡,鄧松明當時穿的是一雙帆布膠鞋,膠鞋的鞋底是橫向規則紋路,其中一個腳印特別明顯。
從此處再往上的山路上,半個腳印都不曾有。
也就是說,鄧松明不是從山的那一頭到達斷頭崖的話,只能是從村子里的山腳下到達斷頭崖的。
大雨天的晚上,鄧松明為什么不回家,要跑到這荒無人跡的半山腰來呢?
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迷。
在發現鄧松明腳印的斷頭崖邊,還發現了數個野豬的腳印。
除了野豬和鄧松明的腳印之外,還發現了另一組腳印和一些血跡。
正是這一些血跡令陳明心慌起來,這些血跡是屬于鄧松明的嗎?
另一組腳印比較凌亂,無規則鞋印,從大小上來看初步只能看出來是一個男人的腳印。
但是這兩組腳印是不是同時出現在這個地方,除非專業的痕跡檢驗,無法判斷。
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這一組腳印的出現時間一定是在那一場大雨下起來的時候,或者雨停了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