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姑娘揮動著纖纖玉指,肆無忌憚地將青春的氣息,在紅磚青瓦的每一處角落里調皮的撥動。
晨曦下的校園,書聲瑯瑯。
2006年10月6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時年12歲的萬明秋在江源鎮鎮中上初中一年級。
中秋團圓佳節,這個早晨與以往每一個早晨似乎沒有什么區別,非得要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一早學校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月餅,還有就是窗欞上那兩只聒噪的麻雀。
從早讀開始起,那兩只麻雀就在窗戶邊上,時而盤旋,時而駐足,大多時候都在交頭結耳地說著聽不明白的鳥語。
萬明秋坐在靠窗的那一組的倒數第一排,他遺傳了爸爸的大高個,才上初中一年級,身高已經170了。
上初中之后,學習繁重了不少,在升初中以前,萬明秋的成績是不錯的,但進了中學校園之后,壓力還是有的。
譬如這個早晨,一向沉靜的萬明秋內心莫名地不平靜,語文老師要求在早讀結束之前,四首古詩要會背會默會運用。
要在以往,對于喜歡文學的萬明秋來說是小菜一碟。
但這個早上,眼看著就要下課了,他連這一首《觀滄海》還沒有背熟。
他將這一切原因歸究于那兩只麻雀,一大早不停在窗前嬉鬧。
盡管他將學校發的月餅的大半個貢獻給了窗外的那兩只麻雀,但仍然沒能讓它們閉嘴。
正在心煩之即,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張華張老師推開教室的門走了進來。
萬明秋內心一暗,遭了……
父親萬興民是這所中學初三年段的數學老師,所以張老師對萬明秋特別地照顧,早讀背誦雖然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會抽到,但張老師每回都會抽到萬明秋。
萬明秋狠狠地瞪了一眼窗外那兩只還不知道犯了什么錯的鳥,如果眼神可以當利箭的話,這兩只鳥早就被射得千瘡百孔了。
唉,該來得來會來。
萬明秋將頭埋在書本里,內心默默念叨。
“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萬明秋。”
張老師的聲音如期響起。
他騰地一下站起來,滿臉通紅。
“老,老師……”
“來將作文本給大家發下去。”
“是。”
張老師繼續:“同學們,這一次的摸底作文課,讓張老師看到了你們的實力,超出張老師的預期,有幾位同學的文章尤其地出色,特別是萬明秋,他的那篇《思念》寫出了最真實又最樸實的情感,也寫出了對于他妹妹來自內心深處的想念,說真的,老師被你感動了。作為獎勵,今天就放過大家,抽背改到明天早上。”
幸福來得太突然,萬明秋腦殼發暈。
腦海里蕩漾著一首歌。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同學們的歡呼聲不絕,張老師敲了桌子。
“大家安靜,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同學,她叫王辛。”
王辛,一位漂亮的姑娘。
當王辛走進教室的時候,萬明秋覺得她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見過似的。
大大的眼睛,笑起來左邊臉上有一個深深的酒窩。
她的聲音也很好聽。
“大家好,我是王辛,以后還請大家多多關照。”
張老師:“王辛的爸爸從大王鎮調到咱們鎮任副鎮長,王辛也從大王鎮中學轉學過來,大家掌聲歡迎新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