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王珂而言,初一后的這個暑假與小學的時候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除了偶爾會覺得無聊,甚至有點希望能早點開學。
往年暑假的時候,她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但那都是八月的時候才偶爾會出現,而今年,暑假還沒開始幾天,就有點想要開學了。
當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如果要她馬上就回學校上課,她才不愿意呢,為誰都不愿意!
她家境不錯,從爺爺那一輩就是會經營過日子的,雖然沒有什么大本事,但勤勤懇懇地攢家業,有兩個兒子,給他們娶了媳婦,置辦了不錯的家底。
王珂的父親叫王四通,因為“四通八達”的成語,加上鄉音與同齡人的玩笑,慢慢就喊成了“王八蛋”,為了不讓人覺得這個外號是在侮辱人,大多人會省略姓氏,直接喊一聲“八蛋”。
小王珂成長的過程中,曾為父親這個不雅的外號而苦惱很久,后來習慣了,反而慢慢忘了“王八蛋”是一個罵人的詞。
王四通是家里老幺,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受父母寵,有哥姐幫,人也算活泛,家里位置也好,正在村子中央,也是十里八鄉走門串親戚常常要經過的位置,于是找哥姐爹媽借了錢,東拼西湊地開了一家小超市。
起先生意只能說還可以,前些年門口這條路修成了水泥路,來往的人明顯增多,生意也跟著越來越紅火,家境自然也越來越殷實。
小本生意也是生意,錢自然是要賺的,不過夫妻倆都屬于比較有良心的那種,并不貪,也不敢,怕壞了名聲,也怕遭報應,有老的小的來買東西還會給些小恩小惠,掙了些錢也并不張揚,因此在附近幾個村子里面人緣、口碑不錯。
因此隨著慢慢長大,王珂反而成為夫妻倆最愛夸耀的“成就”,因為女兒從小成績就好,長得漂亮,人也乖巧,雖然在一輩子勤懇的夫妻倆看來這個閨女太嬌慣了,有點懶,但孩子嘛,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以后長大了,嫁了人,總要學著去做家務的。
王莊村不大,沒有村小學,小學是附近三四個村子孩子一塊上的(馬家溝也是如此,不過小學正好在馬家溝),她從上學開始,就一直是班里面的前幾名,還考過幾次第一,哪怕進入初中,也是重點班。
雖然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每學期都能拿獎狀回來了,但那可是鎮里面的學校,而且是重點班,聚集了很多周圍村里的、鎮上的好學生,在重點班本身就說明了很厲害。
更重要的是,閨女的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眼看著馬上就能進前十,重新拿獎狀了,夫妻倆高興還來不及,哪里會苛責?即便是來往的親朋熟人,得知這消息也都會夸一聲“有出息”“可以考大學”之類的話。
甭管是不是恭維,至少這話夫妻倆都覺得是有道理的,家里不缺錢,供得起兩個孩子讀書,也都覺著可以讓閨女去考大學,不用像村里其他女孩子那樣上完初中就完了,接下來去技校、衛校,或者干脆出去打工……既然是讀書的材料,那就肯定要供下去!
小時候的王珂雖然成績好,但玩心有點重,老媽張愛芹時常要罵她“瘋”,不過自從上了初中,倒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文靜起來,有時候其他孩子成群的玩,喊她她都不去。
王四通對此很感憂慮,覺得閨女不大正常,張愛芹于是抱怨他:“玩的時候你嫌她瘋,不玩你又怕她出毛病……你是不是有毛病?”
她覺得這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長大了,一個是鎮上的學校里面認識了更多的人,受到了有錢的有知識的家庭的孩子的影響,就比如經常開車來接她去玩的那個叫沈墨的小姑娘。
夫妻倆嘀咕了好一段時間,最終一致認同了那個叫沈墨小同學對閨女的影響,都覺得下次人家再來,說什么也要留人家吃一頓飯。
結果一問,轉學了。
夫妻倆都覺得惋惜,但聽說人家去了市一中,又感到十分理解,自家要是有能耐,肯定也想讓孩子去市一中讀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