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爸媽在市里面郊區買了三套老破房子,剛好遇見拆遷,補貼了四套房子……”
房長安又笑了笑,“所以我為什么不能理直氣壯的愛這個國家?為什么不能相信中國會再次崛起?”
“你剛剛所的都有道理,所以六十年的時間,中國還在發展中,還沒回到原本應該在的位置上,但這個崛起,或者說發展的過程,還在繼續,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我的生活,我家的生活,其他像我這樣的人的生活,都會越來越好。”
蕭晉盯著他,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過了幾秒鐘,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氣,與房長安對視了一眼。
房長安攤了攤手,蕭晉收回目光,坐正了身體,看樣子像是受到了很大沖擊,在努力接受或者消化什么。
蕭晉的家庭歷程其實與房長安差不太多,不同的是“發家”要更早,他爺爺雖然成分很好,但一年過的也是苦日子,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哈哈,連像房長安那樣扯一個“房玄齡”當祖先的證據都沒有,因為壓根沒有過族譜和宗族的概念,周圍十里八鄉似乎只有自己這一家姓蕭的。
因為在家里吃不上飯了,改革開放沒幾年的時候他爺爺就出去討飯吃了,是真的一路討飯出去的,掙了點苦力錢“衣錦還鄉”,后來倒賣東西又掙了些家業,傳給了他爹,剛好趕上市區擴建,把他家也給劃了進去,他爹更活泛一些,做起了水產生意,賺了些錢,又跟著人開始做藥品生意,家業慢慢擴大,如今已經算是有些產業的生意人了。
這讓他從小開始就屬于同齡人中比較受人羨慕的那一批,年齡不大的時候就出國旅游過。
他從小聰明,學習也好,爸媽對他給予厚望,連他以后的成長路線都已經暢想過許多遍:考上好大學,然后出國留學,或者高中畢業直接出國留學,然后在外面拿到綠卡、定居,再把一家人都接過去,到好地方去過好日子……離開這里!
爸媽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件事情,第一次是聽旁人說了國外怎樣怎樣、誰誰誰去了哪個哪個國家,遭到過爺爺的訓斥,起初老爸被訓斥后不說話,之后也出國旅游過幾次,這種情況便慢慢地發生了變化……
現在爺爺已經不再訓斥了,而是爸媽在說“中國這里這里不好”“這里不如國外”“人家國外怎樣怎樣”“中國人怎樣怎樣”“外國人怎樣怎樣”……
作為一個接受過完整教育,從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蕭晉起初對爸媽的說法并不認同,因為爸媽都沒讀過書,老師說的、學校教的、書上說的肯定比爸媽更對……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明白一些事情,蕭晉越來越能夠感受到差距。
以及表面差距之下的更多大的難以彌補和追趕、可以稱為鴻溝的那些。
那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你錯過了就沒有辦法追趕的東西,一步落后就會步步落后,這種差距只會擴大而難以縮小……
蕭晉自己的記憶里面并沒有什么物質層面艱辛的希望、渴望,他只需要考慮怎么讓爸媽同意而已,而大多數情況下爸媽對他的要求都會同意的——但把時間線拉長到三代,兩個家庭似乎是同樣的經歷。
他腦海里面下意識地閃過了教科書上的一段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但雖然家庭三代的經歷類似,可房長安剛剛說的那些話,卻是他從沒有想過的角度。
他沉思了一路,在大巴車停下來,起身下車的時候,對房長安問道:“你初一就認識沈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