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機鋒論壇才剛剛起步,IT之家還沒創辦,HTC還沒正式進入大陸市場,手機都是通過水貨渠道流入,三星在研發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雖然也有安卓手機,但并不是很重視,等到明年的蓋世S1開始,才會真正火起來。
這個時間段,安卓在智能手機領域只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嬰兒,國內的安卓系統發展更是一片蠻荒。
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需求,洛神“系統”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現,在各種成分的“自來水”傳播下,很快就聚集了相當一批的用戶,甚至有一些沒有安卓智能手機,或者手機還沒適配的人,居然也在洛神社區里面跟著灌水。
除了用戶之外,洛神社區內也陸續吸引了一些民間大神,經過接觸之后,有一人在年末辭職加入了古詩詞,沒辦法,給得實在太多了。
洛神社區在國內發燒友內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古詞手機也即將進入測試階段,主要零部件都已經談妥。
他自己這段時間基本都是天南海北的亂跑,光北美就去了三趟,沒辦法,芯片相關的供應商都在那邊。
很多人聽到手機芯片,基本就認為等同于手機處理器,這其實是一個傳播過程之中導致的概念混淆。
后世最為出名的“手機芯片”有三家,華為的麒麟系列、高通的驍龍系列、蘋果的A系列,其中麒麟980、990等,驍龍865、888等,都被稱作SOC,其中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AI處理器,麒麟970首次集成,此前兩家都沒有),以及基帶;
而蘋果的A系列芯片只有CPU和GPU,負責手機信號的基帶并沒有,因為蘋果設計不出來,選擇的是從高通買基帶。
也就是說,麒麟和驍龍都是CPU、GPU和基帶三合一,蘋果是二加一,也叫“外掛”,在基帶研發難度極大——尤其是專利限制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也有弊端。
比如歷代蘋果手機,在使用移動網絡的情況下,續航明顯要比無線網絡情況下降低太多,所有手機使用移動網絡都比無線網絡更耗電,但搭載華為、高通兩家處理器的手機消耗情況明顯優于蘋果。
所以很多手機UP住評測蘋果手機續航的時候,基本都是連接wifi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當然,蘋果也有優勢,軟硬件一體帶來了極其強大的優化能力,某高管曾說再優化也不可能違背物理規律,把三千毫安電池的續航優化超過四千毫安,這屬于很明顯的偷換概念,續航的物理規律可不止是看電池大小,還有功耗!
蘋果手機在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功耗控制要比各大流氓軟件群魔亂舞的安卓手機強大何止一倍兩倍!
iPhone的max系列,3000毫安出頭的電池,日常使用的情況下,續航能力要勝過大部分4000毫安電池的安卓手機。
其中又以某米為代表,人家把三千電池的續航能力往四千優化,它把四千電池的續航往三千“優化”。
不過也得分場景,功耗控制大多來自于對流氓軟件的管制,在持續亮屏使用、打游戲等情況下,沒有功耗的差異,大電池的優勢都是踏踏實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