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去年宣府戰后,韃靼部唯一還在堅守的地方。
這左翼七萬戶雖是在宣府一戰中損失慘重,卻仍有壯丁數萬,極限時可動員五萬輕騎。
故而這一年來,左翼七萬戶仍可勉力與宣府總兵范廣抗衡,堅守住二連浩特附近的一片草原。
此時當李軒率軍北伐,這二連浩特就成了他們側翼最大的威脅,足以包抄堵截晉軍的后路。
所以李軒將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在他兵出漠北之前,必須將韃靼左翼七萬戶這個釘子掃除不可。
與此同時,宣府總兵范廣也已統率轄下直屬騎軍與‘三千營’總數七萬騎先行一步,先一步往北跨越瀚海,搶占漠北的擒胡山。
擒胡山也叫‘迤都’,乃是大漠南北交通要地。
昔日晉太宗還是燕王的時候,曾在此處大勝蒙兀,擒獲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丞相咬住等人于此。
之后永樂十六年,太宗北征又過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山為“擒胡山”,并在在巨石上刻字為碑‘翰海為鐔,天山為鍔’,并于其地建廣武城,立倉屯儲軍糧。
可惜在太宗暴斃之后,這擒胡山的堡壘倉屯就都失陷于蒙兀之手,廣武城也被夷平。
大晉只要占據了此處,前方一直到蒙兀汗帳‘烏蘭巴托’的蒙兀腹地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接下來的情況果如李軒的所料,二連浩特方向的韃靼部左翼七萬戶雖是提前數日得知了大晉北征的消息,可左翼七萬戶的首腦們,根本就來不及撤離他們散落于二連浩特周圍數百里方圓地域的牛羊與部眾。
他們也不敢正攖李軒掃蕩過來的大軍,都只是匆匆聚攏了轄下的核心部眾匆匆退往漠北。
從而將數以萬計的牧民,還有成千上萬頭的牛羊丟給了后方的晉軍。
而李軒麾下的十數萬龐大騎軍,一直北追到扎門烏德,才停下了腳步。
到了此處,李軒就找了一個山丘登高遠眺。
他先是看了一眼北面那片廣大的瀚海,然后又掃望了一番周圍地勢。然后他指著東面的一座矮山,對隨軍的一位工部郎中道:“那邊地形不錯,也有水源。你就選在此處依山立堡,此堡必須長寬四里,六面有棱,可以儲藏軍糧五十萬,駐軍七萬,容納三萬牲畜。
本王已從大同調軍九萬至此駐守,再發大同十五萬民夫用于筑城。筑城的材料,則從宣府發送。你有什么困難,可以提前與本王說,本王盡量滿足。本王只要求一事,在三個月內,此城必須修筑妥當!”
李軒這次北征,還從大同方向征調了十二萬衛所軍與高達十五萬人的民夫。
不過事前為防蒙兀人警覺,除了大同的騎軍之外,其余的大同兵馬都沒有往宣府方向集結。
李軒也沒有打算把他們帶往漠北,這九萬大同軍與十五萬民夫的唯一任務,就是看住李軒北征大軍的側翼,同時筑造出他規劃已久的這座軍堡。
那位工部郎中當即面色微肅,抱拳躬身:“郡王殿下放心,如果只是一座長寬四里的棱堡,這十五萬民夫綽綽有余。筑城的材料,宣府方向也應有盡有。唯獨術師可能略有不足,還是請郡王盡快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