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餓了。”正在廚房里掌勺,楊帆眼角余光瞥見趙蕊進來,跟趙夫人撒嬌。
這頓飯,由于不是自己熟悉的廚房,光是配菜,搜索佐料,楊帆就花了不少時間。
一道菜,做法不一樣,需要的佐料就不盡相同。
“就你餓,我怎么不餓?你放學路上不是還吃過零食了嗎?”趙夫人內里對女兒寵溺,但表面跟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對自己的孩子各種嫌棄。
楊帆頭也不抬,好像在專心燒菜,但口中說道:“蕊蕊的身體還在生長發育,餓得是比較快。我高中的時候,經常加餐,跟大部分學生一樣在學校食堂打三兩飯,吃完還要再打一碗面,這樣才能吃飽。”
趙蕊小臉紅撲撲的,害羞解釋道:“我才沒有吃那么多,學校食堂吃飯,我就吃一兩。”
趙夫人笑容:“剩下的二兩都拿零食來填補了,是不是?”
趙蕊撇嘴:“才沒有二兩,頂多一兩。”
趙夫人沒給女兒面子,說道:“今晚那包薯片你說只有三兩我都不信。”
“媽~”趙蕊搖著趙夫人手臂,臉紅彤彤地偷瞄楊帆。
楊帆把鍋蓋合上,燜一會兒。
這道菜他做的是五花肉,才半熟,趙夫人看了就說想吃。
上好的帶皮五花肉,一定要肥瘦相間。
在國人的菜譜上,紅燒肉的歷史不算悠久,卻很受歡迎。
豬肉、醬油,常見易得,烹飪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只需付出時間和耐心,這讓紅燒肉成為家常菜的經典。
考究一些的,先用猛火炙燒肉皮,肉皮在高溫下迅速收縮,可以長時間燉制,仍保持勁韌的口感。
紅色是外觀的標簽,要獲得這種誘人的色澤,可以炒糖色,加老抽,也可以借助紅曲米或豆腐乳,各家有自己的方法。
肉湯不容浪費,無論加入什么食材,吸飽湯汁后都會變成紅燒肉最默契的配角。
火候的老嫩,味道的濃淡,各家各戶,千變萬化。
相對于技巧,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
“燒完菜,我給你熬一壺紅糖姜茶喝。”楊帆對趙蕊說道。
趙蕊一愣,弄了個大紅臉。
趙夫人笑瞇瞇看著女兒,對楊帆的細心和觀察力很是贊賞。
在趙家吃完晚飯,楊帆沒有收拾桌子,坐到餐桌旁的鋼琴前。
音樂能陶冶情操,樂器是音樂的一部分。
能住這樣的房子,趙家自然不缺鋼琴。
從前是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現在,楊帆徹底告別了。
這個身體沒煙癮,何況家里有小孩,抽煙是不可能抽煙的。
不能說抽煙喝酒的人都很自私,但公眾場合抽煙的,肯定沒素質。
所謂的公眾場合,也包括餐館大堂,一群互不相識的人各坐各桌吃飯。
當然,露天大排檔那種,雖然也算公眾場合,但空間不封閉,抽煙喝酒很正常,也稱不上沒素質。
場合就是那樣,不能因為自己拿望遠鏡看到對面樓有人在家跳脫衣舞,就說人家沒素質。
“哥哥,你要彈琴嗎?”趙蕊坐到楊帆身邊,一頓飯后,她已經跟楊帆熟絡起來。
現在的女生,很有膽,至少比楊帆那一代總體要開朗明媚。
鄉下封建思想還比較嚴重,楊爸楊媽那一代,三四歲開始,男孩女孩就不能玩一塊了。
楊帆那一代也沒開放多少,開放的是他和王君這兩小孩,熟到不分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