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出家的第四年,正月,新年的爆竹聲還未歇,他的結發妻子俞氏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五歲。
這是一個并不算太大的年紀,她生命的大半都是在漫長的等待中度過的,那個冬天似乎也沒有比往常更冷一些,可是她熬不過去了。
俞氏凄涼入土,獨守空房了一世,死后仍要獨居一穴。
世人皆無法理解,李叔同這位名滿天下的文壇大佬為何執意出家。
“研究佛法不一定要出家。”摯友夏丏尊勸過他。
“在家修行也一樣。”另外一個朋友也這樣勸他。
有一位女讀者,更是在他剃度之后,天天去寺里找他,求他還俗。
可是李叔同態度很堅決。
此后二十六年的時間里,他逐漸斷絕了俗世的往來,及至去世,每天只食一餐,除了留下少量衣被和雨傘,俗世里的一切他都舍棄了。
只不過,蜚聲全國的弘一法師,到死也沒真正放下人間。
臨死之前,他寫了四個字:悲欣交集。
后人唏噓無盡,若你真的放下了,何來悲,何來欣?
也許,他悲的是,辜負了至死都在等自己回家的糟糠之妻,辜負了不遠重洋,義無反顧跟隨自己回國,自己卻拋棄了的日本妻子。
欣喜,大概是生命終于可以進入新的輪回。
情侶間的情話多是廢話,但即便是廢話,情侶也甘之如飴。
所以楊帆講李叔同的故事,十三姨聽在耳中,如吃了糖一樣歡喜。
她歡喜,唯一的原因只是因為講故事的人是楊帆。
至于故事中的人物,她就不喜歡了。
“我理解不了李叔同的選擇。”這是十三姨的聽后感。
楊帆點頭:“我也是,所以無法達到李叔同那樣的成就。”
十三姨忽然沉默,安靜思考,片刻后,她有些緊張說道:“小帆,你在說你未來的故事嗎?”
李叔同有兩個妻子,才華洋溢,跟現在的楊帆的處境,不是很像嗎?
楊帆搖頭:“不是,我沒有李叔同的本事,也看不破。”
十三姨擔憂道:“你現在看不破,將來……”
她想說,我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男人玩女人玩多了,就會厭倦,不會像開始時那么熱衷、熱情。
別看你現在那么稀罕,時間久了,就不稀罕了。
到時候,看破也不一定。
“別往壞的方向想,我未來的心情和任何決定,并不全由我自己控制,跟我的經歷,身邊的人影響有關。”楊帆說道。
十三姨點頭,她會盡一生的努力,讓他看不破的。
柳家。
小女兒睡覺了,丈夫也睡了。
只有柳媽在負一樓吧臺邊上坐著,獨自喝紅酒。
大女兒還沒睡,職業原因。
柳媽現在就在跟大女兒通話聊天。
“月月,跟男朋友處得怎么樣了?”聊著聊著,柳媽問大女兒。
柳月月有些不太愿意跟媽媽聊男朋友,因為這段感情有點離奇。
但媽媽開金口了,她又不能一句都不聊,只好敷衍道:“還在處。”
“沒什么進展嗎?”柳媽大膽詢問:“給你的盒子,用上了嗎?”
柳月月紅著臉:“媽媽,能不能不要這種事都關心?”
柳媽冷哼:“我不關心誰關心?媽媽坦白跟你說了,媽媽不反對你婚前做這種事,但沒結婚前,你要把自己保護好了,聽到了沒有?”
“我知道,我又不是小孩子。”柳月月羞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