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這邊,有人還在地里干活。
山的那一邊,有人家已經坐在飯桌旁,其樂融融。
不管生活多艱辛,總體上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十三姨跟楊帆說過,駐守邊疆,緝毒掃黃的民警官兵默默無聞,十二也一樣。
甚至十二的作用抵得上邊疆所有戰士。
邊疆戰士能守住國門,靠的是背后國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這里當年發生過戰爭吧。”看著下方,楊帆忽然對十三姨說道。
果果瞪著好奇地大眼睛,沒說話。
她能聽得出來,爸爸不是在跟她說話。
“很久以前了,現在沒有一絲戰爭留下來的痕跡。”十三姨也往下看了一眼。
大好河山,一片又一片,連綿起伏,不可分割。
楊帆點頭:“至少**十年前了,所以很多人開始忘記歷史,忘記了無數犧牲的先輩,甚至替他們原諒了敵人。”
柳芊芊聽得懂楊帆的話里話,說道:“所以我不喜歡東北方海岸線的人,也不喜歡月亮島的人。”
“為什么?”楊帆扶著大耳機問道。
柳芊芊毫不掩飾自己立場和觀點,說道:“因為我覺得歷史上他們太慫了,什么以彪悍著稱,當別國打過來的時候,跪得最快的就是他們。我們川軍,還有桂軍、湘軍不遠幾千里趕去支援,犧牲最多的反倒是我們這三軍。現在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崇尚侵略國文化的,卻是東海岸線的人。”
楊帆眼中有些贊賞之意,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新聞爆出來,對外國人諂媚,搞出崇尚侵略國文化項目和舉措的,確實多是被殖民被奴役過的地區。
看看內地長安那些地方,搞的是復古不夜城,一夜紅遍大江南北,仿佛盛世長安近在眼前,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
有的內地衛視則深挖中華民族文化,一次又一次沖上新聞熱搜,吸粉無數。
這不都彰顯了中華文化更為強大的商業價值和創造力嗎?
楊帆不反對引進外來文化,他反對的是,不加挑選,不加斟酌,對歷史沒有敬畏,自蒙雙眼,胡亂引進外國文化。
他覺得哪個城市都有資格引起侵略國文化,唯獨被侵略國殖民過奴役過的地區,沒有資格!
青泥洼。
“大姐,我們要去哪里呀?”一場雨后,公交站臺旁,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穿著雨衣,在水坑里跳來跳去。
“去哪都好,哥哥不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我們去別的地方等哥哥。”一個似乎才上中學,但臉蛋卻已驚艷絕倫的女生收起雨傘,她旁邊還有一大一小兩個行李箱。
“嗯嗯,我們去找格格。”抱著小行李箱,小姑娘笨拙地往前推。
姐姐則推著大行李箱,緩步跟在后面,不緊不慢。
“大姐,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等到格格呀?”
“總會等到的。”
“等了一次又一次,等格格來,我一定要哭給他看,把鞋帶都松掉,讓他給我系。”
“哥哥也找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呀,他也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