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基金,曾接受過柳媽的資金投資。
基金經理跟柳媽算是一對非常信得過的朋友、商業伙伴。
“喬娥,活了大半輩子,你覺得最刺激的一次經歷是什么?”柳媽詢問同樣是女強人的基金經理、管理人。
中年婦女喬娥思考了一下,說道:“應該是十年前一人單挑五個男模的事吧,在高爾夫球場里。”
柳媽無語:“你現在這年紀,應該可以單挑七個以上。”
“那也沒當初有意思了。”中年婦女喬娥遺憾道。
柳媽笑罵道:“別跟我扯這些沒用的事,我是想問你,干了一輩子對社會進步一點用都沒有的投機工作,你想不想做點有用的事?”
“柳太太,知道你根正苗紅,做的都是大事,我們普通人只是想養家糊口,貢不貢獻的,靠你們了。”喬娥苦笑。
雖然她舉例子反駁過柳媽,但她總覺得站不住腳。
事實上,在喬娥心里,她也知道,金融投機,于社會進步的消極意義遠遠大于積極意義。
尤其對于普通人來說,這種金融投機,對社會發展毫無貢獻。
它只不過是富人或者想要變成富人的人用來消遣的活動,是一種本質上自私且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
喬娥曾舉過例子想自證清白。
第一個是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今晚的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有沒有人要?
阿黃溜達過來,說給我,最多25,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
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
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
阿黃就又溜達過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
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
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后小忙先生接受25的買價,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阿黃賺取10塊錢的差價。
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
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賺錢。
喬娥舉的第二個例子,是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王老漢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燕京,開普洱茶葉店。
有一年喝茶成時尚,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
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里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么辦,普洱價錢跌了怎么辦?
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么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么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出現了個王小三。
王小三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
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
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后肯定還得漲,我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
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當天把錢付了。
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里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