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何定級,楚曦也有著一套完善的標準,標準對照圖片和數據表格人家直接讓公司傳來資料用村委會的老式打印機打印出來,分門別類就是一本小冊子。
并且要求在合同中約定,由九溪村村委會先行進行分級,若收貨現場抽驗發現不合格率超過百分之五,將會降低收購價的百分之五,若百分之十,合作就取消。
對付起劉青山和村委會會計、民兵連長等一幫大叔們,楚曦可不像在面對劉樹時那樣落盡下風,雖條件嚴苛但卻合情合理令人難以反駁。
主動放棄參與權的劉樹卻是清楚自己不適宜再參與其中,其一是九溪村村委會一幫人遲早會經歷這些;其二是楚曦做為收購方,如果連品質都不能保證,又怎么可能給村里帶來持續性收益呢?
而且這種緊箍咒其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杜絕以次充好,才能幫助九溪村的農產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談判上可以有技巧,但在產品質量上耍小聰明,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最終,九溪村村委會也和楚曦達成了初步的合同,每半個月,煙雨江南酒樓會派人來收購一次,根據季節的不同,涵蓋茶、果、木耳、香菌等商品。
雖然煙雨江南酒樓的需求量不足以將九溪村全村的產量全部消化,但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銷售其中一部分上等品,而且價格有保證,足以讓每戶平均年收入增加兩千元往上。
村委會的一幫人莫不喜笑顏開。
能不樂嘛!有政績是其次,以后走村里誰不說他們為村里辦了好事?這腰桿可得挺直了。
“阿樹果然是全村最有出息的年輕人。”
“得虧村長把阿樹弄回來了嘞!”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幫大叔們把劉家伯侄兩個一頓夸。
“應該是,姓劉的都狡猾才對。”
楚曦對被夸成一朵花的劉樹可依舊是怨念滿滿,開車回鎮上的路上還在憤憤然吐槽。
“哼!老娘看你三天后怎么交我那么多魚蝦。”想到這個,楚曦不由又有些得意。
是的,她也專門留了一手。
她可是看過了,劉樹現在是要啥沒啥,仿天然溪流還在建設中,要想三天弄夠他自己所說的山泉水中產的五十斤馬口魚以及上百斤小龍蝦,卻是極難的任務。
若是弄不夠,可是要交違約金的。
那時候,別說兩萬定金,他倒找兩萬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