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平心娘娘點點頭,隨后便沉默不語。
見狀,昊天同冥河老祖一同走出了后土宮,向著后土宮后的六道輪回走去。
只見六道輪回,宛如六個不知疲倦的黑洞一樣,浮現在幽冥之地,仙神不渡,誅邪不侵,唯有六道橋梁,能夠使鬼魂分別通往不同的地方投胎。
這六道橋梁,就是六道輪回的載體所在,
第一層是金橋:給在世時修煉過仙法、道法、佛法,積有大量功德的人通過,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層是銀橋:給在世積聚功德、善果、造福社會的人通過,成為擔任神職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間香火。
第三層是玉橋:給在世積聚了功德的人經過,轉世為有權貴之人,享富貴榮華。第四層是石橋:給在世功過參半的人經過,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層是木橋:給在世過多于功的人經過,投身貧窮、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層是竹橋:給傷天害理、惡貫滿盈的人經過,分作四種形式投身:一為胎,如牛、狗、豬等;二為卵,如蛇、雞等;三為虱,即魚、蟹、蝦等;四為化,如蚊、烏蠅、螞蟻等
至于輪回時間方面,以第六道經歷的時間最長,其中投身為胎者,死后很快可以輪回為人;投身為卵者,需經歷數次才能成人;投身為虱者,要經過多次輪回始能做人。不過,還是投身為化者最慘,因為本身要化身百萬只蚊,再分成三魂七魄,待它們全部死光,經歷多番輪回,才能正式轉世做人。
在那六道橋梁門口,只見一個面容蒼老的老婆婆站在那里,身前一口熱氣騰騰的湯鍋不斷的熬煮著湯水,便是那后世孟婆,也就是如今的后土平心娘娘的化身之一,昊天和冥河老祖當即上前一步,朝著孟婆深深的鞠了一躬,卻是感念后土大德,使天地魂魄有所歸處。
孟婆卻仿佛沒有注意到兩人一樣,只是自顧自的熬湯,沒有絲毫動靜。
昊天見狀,也不多言,當即伸手一指,便見手中生死薄和輪回筆沖天而起,大放幽冥神光,照徹血海猶如瀝青潑灑,神光掃過,無數投身六道輪回之魂魄皆顯露一生業力功過,被寶書記錄在冊。
與此同時,只見昊天大喝一聲,“天道在上,輪回以立,酆都當出,今有道祖隨侍童子昊天,感念后土平心娘娘舍身化輪回之大德,愿以此身鎮壓幽冥之地,謹以幽都之山,幽冥之所,凝聚酆都,以生死薄輪回筆為權,孕育地府,天道未鑒,酆都出!“
轟隆隆,昊天話音一落,天地生感,手中生死簿輪回筆綻放無量光芒,幽都之山和當初孕育的幽冥之所也開始凝聚,在后土宮下,凝聚成一座險要巍峨的高山,周回三萬里,高二千六百里
此山名為羅酆山,上參碧落,下際風泉,山勢險峻,綿延極廣,正當絕陰之地,酷寒而黑暗。宇宙之清氣,升而為天,世間重濁之氣,則在北極凝聚,不知多少億萬年光景,盤結而成此山,是為死氣之根,終年黑氣磅礴,為幽冥根本,陰曹所在。
羅酆山上,都城齊備,宮室儼然,天地間一道流光從天而降,乃是一方幽冥玉圭,落在昊天手中。
昊天當即福臨心至,知道此乃自己證道之機,在不猶豫,伸手握住那幽冥玉圭,頂上慶云噴涌而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一股陰濁之氣盤踞幽冥玉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