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妲己便恨上了那黃飛虎,為日后斷絕成湯天下支柱埋下伏筆。
不說妲己與黃飛虎的恩怨,卻說東伯候姜桓楚反商,聞太師領兵出征,卻被佛門高人以大陣相阻,聞太師自忖無能破陣,便思尋訪三山五岳高人,前來破陣。
且說那聞太師駕著墨麒麟耗費二日光景,終于來到東海一海島之上,只見遠觀山山青疊翠,近觀山翠亞青山。山青疊翠,參天松婆娑弄影;翠疊青山。靠峻嶺徒懸崖陡澗。綠擒影搖玄豹尾,峻懸崖青松折齒;老龍腰望上看似梯似鐙。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萬丈接云霄,斗澗鶯愁長地戶。
聞太師望著此山,留戀美景,嘆道:“好一座惡山,到也可以作為清修之所,只是紅塵忙碌,何時得閑?”
留戀凡塵濁事,卻是非仙道中人所為,聞太師錚錚烈骨,卻是不得大道,殊為可惜。
“咦,太師不再朝歌納福,來我四象島作甚?”忽而,一聲音在太師耳邊響起。
聞太師一驚,回過頭一看,只見一道人頭戴虎頭冠,面如紅棗,身穿大紅八卦仙衣,腰束絲絳,腳蹬芒鞋,口內牙齒參差不齊,頗為兇惡。
聞太師打了個稽首道:“恕貧道眼拙,不識道友法相,還望見諒。”
這道人哈哈笑道:“太師莫急,貧道乃四象島烽火道人是也,與你師金靈圣母相互熟絡,所以知道你。只是看你一副愁苦之象,難道有何難事?不妨說與我聽。”
聞太師聞言,忙將自己出兵討伐東伯候,卻被佛門大陣所阻一事,一一說來。
風火道人一聽,頗為不屑道:“小小西方左道之術,不為正宗,也敢妄自稱尊,不讓其見識我截教妙法,到讓人小瞧了我截教。”
“道友切勿擔心,吾這四象島上,還有幾位交好的道友,且隨我一同邀請過來,助你破了那西方邪術,助你早日平定叛亂。”
太師大些,忙謝不跌,隨后便與烽火道人往島中,請來寒霜道人、無影道人與土靈圣母,一行幾人,一路往東方戰場而來。
第二日,金烏升起,排陣列兵。幾人來至轅門前叫陣,只見前方城墻之上,金光流轉,一股光明之氣隱忍不發,匯聚天地陽氣,盡數被城中核心一枚太陽精符轉換為灼灼太陽熾白焰光,別看只是薄薄以層金光。一旦觸動,馬上就是萬道白熾流矢攢射,金剛之身難敵,知道城內有西方高人。
幾人之中,烽火道人脾氣最烈,見狀當即躍出眾人,一揮手中長槍,大喝道:“姜桓楚鼠輩,快出來受死,不要誤了爺爺吃酒。”
喊聲如雷,震得對面墻體晃動,被一層黃光升起穩住,飄蕩無數蓮花虛影。
不時,城門大開,一員老將出來,花冠分五角,白須隨風揚,金甲袍如火,玉帶扣玲瓏,赫然是那姜皇后之父,東伯候姜桓楚是也。
只見姜桓楚歲過甲子,卻老當益壯,騎著白駒而出,手中提著一降魔杵,怒喝道:“吾乃東伯候姜桓楚,紂王無道,聞仲助紂為虐,還不速速投降,免得身死無處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