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老將軍一味懇求,太師不好拂了將軍顏面,只得答應。卻是打了個主意,將佞臣費忠、尤渾封為參贊機務,隨老將軍一同征剿西歧。
二人想要推辭,不料聞太師手中拿著御賜金鞭,森然道:“二位有隨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變,可以參贊軍機,以襄助魯將軍不得力之處。為朝廷出力。況且如今國事艱難,怎么可以彼此推譚?”
二人心中有鬼,怕聞太師借此事作,借機打死二人,只得答應。想要偷偷跑到宮廷尋找紂王推去差事,不料聞太師讓二人即刻出征,找不到機會。
語說魯雄領兵西征,不料此時夏末秋初,天與酷暑,引單衣,雨汗長流,人人喘息,行走困難。
曉行夜宿,不久就來到離歧讓七十余里的地方,見到歧山有西技兵馬駐扎,于是停下腳步,就地安營扎寨。
不久報馬來報姜子牙,朝歌征討兵馬已經來到歧山。巧的是,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臺已造完,張掛“封神榜。”如令正要祭臺。
姜子牙眼睛一瞇,寒光一閃。隨后傳令:往歧山山頂安營,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馬過來。三軍怕熱,張口喘息,相當難受;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
至了第二日,子牙領三千人馬出城。往歧山而來。南宮適、武吉下山迎接,上讓合兵一處。八千人馬在山上絞起了幔帳。
姜子牙坐下,傳令武吉:“營后筑一土臺,高三尺。去筑來!”武吉領令而去。
不久辛免帶隊運來一輛輛車馬,姜子牙令人搬進行營,散給軍士。卻是一名一個棉襖,一個斗笠。領將下去。眾人疑惑,卻是不敢質問承相。
到了深夜,武吉回令:“土臺已經造完。”
子牙上了高臺,披仗劍,望東昆侖下拜,布罡斗,行玄術,念靈章,符水。
步履走動間,劍鋒偏轉,霎時狂風大作。吼樹穿林。只刮的颯颯灰塵,霧迷世界,滑喇喇天摧地塌,驟瀝瀝海佛山崩。
大風連刮三日,凜凜似朔風一樣,暑氣全無,一時之間,敵對雙方都是欣喜莫名。
誰曾想,過了一兩個時辰,半空中卻突然飄飄蕩蕩落下雪花來。初起時,一片,兩片,似鵝毛風卷在空中;次后來,千團,萬團,如梨花雨打落地下。瀟瀟灑灑,一似豆枯灰;密密層層,猶如柳絮舞。
七月艷陽天,成湯軍士誰也沒有準備御寒的棉襖之物,都被臘月寒冬出現的大雪給凍壞了。而歧山軍士人人穿起棉襖,帶起斗笠,一時之間都感激承相恩德,無不稱謝。
等到山頂上雪深二尺,山腳下風旋下去,深有四五尺的時候,姜子牙再度登上土臺,披仗”口中念念有詞,把空中彤云散去,現出紅日當宴,一輪火傘,霎時冰雪消融。盡成潺潺流水,往山下一聲響,水去的急,聚在山四里。
姜子牙見雪消水急,滾涌下山。忙符印,又刮大風;只見陰云布合。把太陽掩了;風狂凜冽,不亞嚴冬;霎時間把岐山凍作一魄汪洋。
南宮適、武吉二將帶二十名刀斧手下山徑入成湯營帳之中,清剿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