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負責組織,陳瀟負責得分,理查德杰弗森負責機動,小加內特馬丁負責拼搶防,布澤爾負責擋拆和掩護。
每個人的角色都非常的明確。
當然,基德和陳瀟的角色更加的出風頭,這個是肯定的。
所以,這周的周最佳是被基德拿下了。
但是陳瀟也入選了周最佳候選。
這是陳瀟距離周最佳這個獎項最近的一次。
雖然沒有拿到,但是陳瀟感覺,他距離這個獎項,似乎是近了。
基老大已經拿了,下一次需要籃網球員站出來領獎的時候,他就有機會了。
在姚明和韋德不斷期待著勝利的時候,陳瀟已經開始期待著周最佳這些NBA的獎項,不得不說,三人因為來到的球隊不同,走向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職業生涯。
三人職業生涯的開端孰優孰劣,這個很難說。
唯一能說的就是,姚明和韋德干不了陳瀟在籃網的活。
陳瀟也干不了韋德和姚明在熱火的活。
所以,三人都走在了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上。
2002年11月19號,陳瀟和籃網來到邁阿密美航球館的時候,旁邊跟了一堆的中國媒體。
當然,在邁阿密這邊,在姚明和熱火的身邊,同樣也有著另外的一批中國媒體。
為了這次的中國德比,中國那邊的大媒體,幾乎是全員出動。
這些天,中國最熱的新聞就是陳瀟和姚明的中國德比。
籃網和熱火的這場比賽,并不是NBA的第一次中國德比。
NBA的第一次中國德比是今年3月掘金和小牛的比賽,巴哥和王治郅的那場對決,巴哥上了2分鐘拿了1個籃板,王治郅上了9分鐘拿了5分。
講道理,這場比賽雖然是NBA的第一次中國德比,但是中國的球迷和媒體現在是肯定不認的。
這也太醬油了。
所以,既然無法改變第一次中國德比的既定事實。
但是他們可以把NBA第二次中國德比做的非常非常的隆重。
所以,籃網和熱火的這場比賽,中國和央視的媒體很早就開始為這場比賽造勢了。
聽張老師說,國內這幾天,全都在被籃網和熱火的這場比賽刷屏。
隨著雙方的出場儀式結束,兩只球隊的球員在全場的噓聲和掌聲中登場之后,整個現場所有的焦點都已經聚焦到了陳瀟,姚明和韋德三人的身上。
對于中國的觀眾來說,他們關注的是陳瀟和姚明的第一次對決。
而對于美國的觀眾來說,他們關注的是韋德和陳瀟的第一次對決。
在美國,籃網和熱火的這場比賽也是全美直播的比賽。
陳瀟和韋德是曾經馬奎特三鷹的的核心,是上賽季NCAA金鷹奇跡的締造者。
陳瀟和韋德在離開NCAA來到NBA之后,發展的都很不錯。
所以,兩人在NBA的第一次交手,是有非常多NCAA的觀眾關注的。
NBA怎么可能會放過這個薅NCAA羊毛的機會。
“陳瀟,韋德,誰才是馬奎特大學的Goat!”
這是美國這邊打出來的噱頭。
和中國媒體那邊打出來的噱頭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陳瀟,姚明,誰才是中國最出色的球員!”
陳瀟覺得,他一個人要和兩個人比,實在是有些勞模的味道。
明明和韋德姚明比起來,他是一個素人啊。
怎么就突然成勞模了呢?
籃網和熱火這樣一場在中美都擁有非常特殊意義的比賽,作為NBA的總裁,大衛斯特恩這場比賽也到場了。
陳瀟和姚明是他用來打開NBA中國市場的重要工具人,這個賽季NBA在中國的火爆,證明他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