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就是有些需要傷腦筋。
畢竟,按照教練這個新的戰術安排,他作為球隊進攻的分配者,需要研究每一個對手的特點,每個對手的比賽狀態,找到對手的弱點,然后從球隊的其他三個首發球員里選一個或者是兩個陳瀟的幫手出來。
所以,如果不是基德,拜倫斯科特和埃迪喬丹也不會這樣的調整球隊的進攻戰略。
2003年4月23號,在休息了兩天之后,籃網和凱爾特人的第二場季后賽在大陸航空中心開打。
這場比賽是籃網執行球隊新的進攻戰略的第一場比賽。
同時,這場比賽凱爾特人也有變化,凱爾特人調整了球隊的首發,上一場比賽受打擊最重的幾個球員,埃里克-威廉姆斯和jr布雷默都替補了。
沃爾特邁卡蒂和托尼德爾克替代兩人首發。
看得出來,凱爾特人的主教練奧布萊恩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決斷力和擔當的主教練。
這場比賽對凱爾特人是很重要的。
雖然這個賽季第一輪是7戰4勝,但是0比2,依舊意味著近乎絕望。
在這樣的一場重要的比賽,居然敢把埃里克-威廉姆斯這么重要的球員放到替補席。
這是需要極大的魄力的。
奧布萊恩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主教練,而這場比賽他的調整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被他換上的兩個球員,早就被陳瀟和籃網嚇破膽的托尼德爾克讓他重新首發對上籃網和基德陳瀟確實是沒有辦法,但是凱爾特人除了他也沒有人可以換。
而邁卡蒂就是神來之筆了,這個能投3分的2米08前鋒,第一節一上來投籃3中3,三分球2中2,非常的敢打敢拼。
第一節打了籃網一個措手不及。
這場籃網和凱爾特人的G2,第一節比賽,因為奧布萊恩的換人調整,凱爾特人依舊士氣如虹,似乎絲毫沒有受到上一場比賽的影響。
一上來居然23比20領先了籃網3分。
和凱爾特人比起來上一場比賽贏了的籃網,反倒是打的有些奇怪。
籃網第一節的主攻方向居然不是上一場的陳瀟,而是籃網中鋒馬丁。
馬丁第一節比賽4中3,拿了8分,近乎是凱爾特人一半的分數。
而上一場比賽表現非常出色的陳瀟,雖然出手比馬丁多一次,5中2,2罰1中拿了5分,但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這場比賽第一節,陳瀟并不是主攻的方向。
陳瀟這場比賽是圍繞著基德馬丁這個戰術核心旁邊敲邊鼓的終結者。
“這場比賽籃網不再是打任何對手都主攻神奇小子了,這場比賽籃網在試圖攻擊凱爾特人羸弱的中鋒!”
“籃網的進攻居然轉彎了!”
很讓人震驚啊。
籃網和凱爾特人的第一節比賽,籃網這樣的轉彎還有些生澀。
第二節,就熟練多了。
第二節,籃網的替補陣容主攻球員也不再是基德爾斯,而是巴哥。
而且巴哥的進攻狀態也相當的好啊。
整個第二節7中4,同樣拿到了8分,這么好的進攻狀態,愣是把馬丁再一次的壓在了替補席上10分鐘。
而且第二節巴哥打的好,不止是自己打的好,連帶著的陳瀟的防守都被帶走減弱了。
籃網的主攻方向變成了中鋒,再重兵壓在陳瀟的身上,不就浪費了嗎?
在一對一的情況下,第二節,陳瀟2中2,以100%的命中率,拿到了4分。
這個是真的偷偷摸摸又輕松無比的拿到了4分。
“這比賽,打的也太輕松了!”
簡直事半功倍。
第二節,籃網單節打了凱爾特人一個29比23,上半場結束的時候,比分已經反超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