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替身術的第一個缺點,時間太短,并且必須要受到外力攻擊才能觸發,不能主動觸發,如果敵人的攻擊時間稍微晚了一點點,超過了一秒,那么便會超過替身術的生效時間,這時再受到攻擊就不會進行位置交換。
第二個缺點就是范圍,替身術的效果是將忍者本體與周圍的其他物體進行位置替換,但是能夠進行物體替換的有效距離只有五米,意思就是,只有在忍者周圍五米范圍以內的物體才能夠與忍者本體進行替換,遠的不行。
第三是質量,與忍者進行替換的物體的總體積必須不小于忍者本體的一半。
意思就是,替身術選擇的替換對象是有條件的,它的個頭必須至少有忍者的一半大小,并且不能有反抗的能力,這也就是卡卡西能夠與鳴人的影分身進行替換卻無法與其他忍者進行替換的原因,因為下忍鳴人的影分身實力很弱,對于上忍卡卡西來說是根本沒有反抗能力的,所以才能夠被當作替身素材使用。
當然,在正常情況下,忍者們是不會輕易將其他活物當作替身術的作用對象的,稚嫩的忍者只能與一些有著固定形態的死物進行替身,所以才有了一種東西叫做替身木,忍者們隨身帶著有著固定形狀大小的特質木頭,平時以封印術的方式隱藏在卷軸或是雙手內測的衣袖里,然后在需要的時候召喚出來放置在周圍,以便在戰斗中用來施展替身術。
不過,以上只是對于下忍和中忍的限制,對于上忍級別的忍者而言,他們使用的替身術卻并不需要準備大體積的替身木,也不是非得將死物當作替身素材,只要素材的總體積加起來超過替身術的限制標準就行了。
例如鼬的烏鴉替身術,在受到攻擊的時候將自己與周圍的烏鴉進行調換,雖然單個烏鴉的質量很小,但是組合起來的烏鴉群卻達到替身術的施展條件,所以便能夠成功發動替身,另外,雪兔或是其他專門培育用來施展替身術的動物也是同理。
與使用死物作為替身不同,動物流的替身術有一個優勢就是動物是可以移動的,忍者可以通過簡單的控制讓動物改變所在位置,從而擴大自己的替身術使用范圍,比起使用固定的替身木來說要更加靈活一些,因此被很多上忍所青睞。
以上就是替身術的施展條件,幸村總結了一下,發現坑的要死,怪不得在正常戰斗中很少見有人使用這種忍術。
只有一秒的生效時間,生效時間內不能使用其他忍術,替身素材限定范圍五米,再加上具體的體積和實力標準,基本上施展一次替身術需要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等多個基本條件,而且施術的時機相當重要,一旦慢半拍或是快半拍,替身術施展不出來,小命就丟掉了。
有著如此嚴苛的使用條件,幸村哪里還有興致去學習替身術,反正學了他又用不了,也只能在忍者學校里裝裝逼。
“原來是這樣。”
聽了幸村的答案之后,卡卡西無奈,表示現在的小孩心思都這么復雜嗎?自己小時候貌似是有忍術就學,哪管什么能不能用的。
不過,雖然幸村有著自己的理由,但是卡卡西還是建議他去練習一下三身術,因為這三個忍術并不完全是讓下忍們在戰斗中去使用的,也是用來鍛煉他們的基本技能的。
忍者學校是一個教學機構,他之所以會將三身術作為學校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因為三身術對于查克拉并不多的孩子而言是幾個比較容易的忍術,也是由于三身術在鍛煉忍者的某些基本能力上有著獨特的效果。
事實上,三身術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對忍者基礎的一種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