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審道“看王阿爹樣子,想來是沒有讀過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了”
王忠道“哪一個是五柳先生卻沒聽說過。”
王宵獵笑道“沒有讀過也無妨,閑時我讀來你聽。陶淵明這個人,生于東晉,是個文人。開始也是做官的,后來辭職歸隱,種田為生。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寫的一篇小文。說是一個漁人,偶然迷失路途,到了一個地方。那地方沒有官府,土地平曠,田地肥沃,桑麻盡有。眾人請他飲酒,說是秦末亂世,這些人逃到這里來,再沒有出去過。漁人出去之后,告訴官府,卻再也找不到路途了。”
王忠似懂非懂,“哦”了一聲。
王宵獵道“皇城西邊,土地肥沃。只是百姓逃亡,閑田很多,有些可惜了。我欲把那里圈起來,請治下州縣的百姓前來。一邊開墾田地,一邊在這里生活。不指望能收多少糧食,最重要的,是讓官員知道民間疾苦。不要做了幾年官,連百姓怎么過日子都忘了。以桃花源為名,算是紀念五柳先生,讓后人不要忘記這亂世。”
王忠道“只要是種田,我都能做。”
王宵獵笑著點頭“就是種田。阿爹必然做得好。”
建一處桃花源,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高級官員不要與百姓的生活脫離得太遠。再一個,這些百姓都是從州縣招來,也可以知曉下面民情。為處桃花源,主要是與反映民情的官員對接,與以前的官府衙門關系倒不大。
王忠當然不了解這些,他也不關心。王宵獵需要的,只是一個信得過的老農而已。
夜漸漸深了,幾人都有些酒意,發話放肆了許多。
王宵獵縮在椅子里,看著幾個人縱情歡笑,自己很少說話。
這些是最早隨在身邊的老人,與王宵獵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他們不適合戰爭,早早地退出了軍隊。
王宵獵怎么能忘記這些老人呢沒有他們,自己哪有今天不過這是自己的感情,無關公事,王宵獵不會因為私情就給他們什么官位。有的人早早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比如楊審。有的人則試來試去,比如余歡。讓他帶兵不行,做官也不行,終于找到措置營田這個適合的職位。有的人則什么也干不成,比如王忠。時間久了,終于找到一個管理桃花源的職位,用他正合適。
公與私之間,很多時候無法分得一清二楚。大的方面可以管起來,小的方面就只能看個人了。不管對自己,還是對手下的人,王宵獵的原則是干活就應該有報酬,有待遇,不能夠讓人家白干。但是除了待遇和報酬,官員不能向公家的錢財和事務伸手。如若不然,必被嚴懲。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難也。功與過,公與私,有時候糾纏在一起,能夠分得清做得對的人有幾個有的時候,只能是難得湖涂。在大事上面堅持原則,但在一些細小問題上,不要分得太清。說是公私分明,其實哪里能分明注重大節,不要計較小事。
王宵獵有一個原則。在自己手下,絕不允許有功勞的人被各種挑刺,結果得不到賞賜。有功者必賞,哪怕是王宵獵很討厭的人,也必須要賞。也不允許犯了過錯,因為這個人看重,那個人看好,或者這個人的親戚,那個人的什么朋友,而逃避懲罰。哪怕是自己的親友,也是一樣。
官場上面,不允許能做事、敢做事的人像瘟神一樣,誰都不喜歡。不能做事,但會做人的青云直上。到了最后提拔上來的都是不能做事的,能做事的只能僚。如果這樣,最重要的不是哪一個人可惜了,或者哪個人運氣好,而是會帶壞官場風氣,神仙也難救。
要做到這些,王宵獵需要極大地克制。不管什么事情,不以自己的喜怒影響公務。還需要有清醒的頭腦,不管什么事情不能走極端。哪怕是同樣的事情,有的時候這樣處理,有的時候那樣處理,這是正常的。既不能因為人而壞了制度,也不能因為制度而害了人。其間度的拿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只有先從自己做起,王宵獵才能要求別人。如果自己不克制,哪怕手下的人聽話,也不是真地聽。一個領導者不只是要讓手下聽話,而是要讓他們主動地做自己要求的事。,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