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立秋節氣,折彥質帶著火炮和工匠,出了洛陽城。汪若海與一眾官員送出城,等折彥質一行走得遠了才回轉。折彥質一行,沿著南下驛路而去。
龍門鎮路邊的一個酒鋪棚子下面,坐著兩個漢子。一邊飲酒,一邊看著官道上的風景。
突然,百姓驚呼,紛紛躲避。不多時,就見到官道上來了一群軍卒。在旗幟下面,馬上的官員面貌威嚴,神怕肅然,顧盼自雄。官員身后,好幾輛三馬大車,拉的東西被草苫蓋住。
死死盯著大車,直到走得遠了,漢子才拿起酒碗,一飲而盡。
另一個嘆子小聲道“哥哥,拉的必然是火炮。三馬大車,可以拉近兩千斤,除了大炮,還能是什么”
漢子點了點頭“那個官員是折彥質,府州折家的人,現在做著宋朝的樞密院都承旨。他到洛陽,聽說就是要火炮的。那個王宵獵也有意思,如此利器,有人來要,他就給了。不會錯了,我們綴住這些人就好。”
說完,漢子提起酒瓶來,又倒了一碗酒。
宋朝的酒,有用壇子裝的,市面上也有很多有酒瓶裝的。水滸傳里,武松打虎前喝的酒叫透瓶香,應該就是用瓶裝的酒。與后世相比,宋朝的酒瓶比較大,一般一升兩升。瓶的樣式比較統一,一般有酒庫名號。由于大部分地方的酒都是官營,官方會回收舊瓶。
喝了一會酒,見折彥質一行去得遠了,兩個漢子才站起身,遠遠跟在后面。
過了龍門,折彥質一行到了彭婆鎮才停住歇了。兩個漢子跟在后邊,住進了驛道旁的客棧里。
看看天黑下來,一個漢子出了客棧,到街上的熟食鋪子買了兩斤熟牛肉,又買了幾個燒餅,回到鋪子里。將燒餅和牛肉擺在桌子上面,喚小廝拿了一瓶酒來,兩人坐著喝酒。
飲一杯酒,漢子道“煞是奇怪,賀員外怎么還沒有跟上來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另一個漢子道“不會。賀員外做事精明,怎么可能會出意外”
話剛說完,就聽見小廝在門外道“兩位客官,有一位洛陽來的賀官人,是兩位的故人。不知是也不是”
漢子一下站起身來,蹦到門口開了門。道“來人在哪里我確實有姓賀的相識。”
小廝道“我讓那人在店外等著,特地來知會一聲。”
漢子見小廝說完,一雙眼睛滴溜溜亂轉。心領神會地摸出幾個銅錢,交給小廝,道“哥哥拿去買酒吃。”
小廝接了銅錢,眉花眼笑。領著漢子出了客棧,指著站在門外槐樹下的一個人道“那不是賀官人”
那邊賀員外聽到,急忙轉過身來,對漢子道“果然在這里讓我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