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把公文放下,對汪若海道“以三千兵力,全殲金軍一萬四千人,不管怎么說都是難得的大勝了。平常的金軍作戰,都是帶著奴仆雜役,一萬四千金軍實際有三四萬人。這次輕裝簡從,想突襲我們,反而沒有帶隨從人員。沒想到迎頭撞上張振,全軍覆沒。”
汪若海道“張馳言,他欲帶八千兵馬攻打延安府,留一千兵馬駐守綏德。宣撫如果身體好了的話,最好是到綏德軍去駐守。現在陜西的金兵一掃而空,許多事情要宣撫決定。”
王宵獵道“我能走動了,就去綏德城吧。張馳決定立即攻打延安是對的,夜長夢多。這個時候,鄭建充得到丹頭寨的消息,正驚魂未定,比較好打。”
說完,想了一會,道“我們帶騎兵團去綏德,讓姜敏帶其他部隊駐石州。要防府州的折可求,不定會做出什么事來。留兩個團,再加上直屬的輜重、工兵等部,足夠震懾了。”
汪若海點頭同意,急忙出去布置。
姜敏的師比其他軍隊大一些,除了正常的五個團外,還有直屬騎兵團、工兵團、輜重兵團。另外,師部還有偵騎營、警衛營、傳令兵營等,人數并不少。
此時的布置,遲玉平帶一個團駐方山縣,鎮懾府州和北方各州。其余部隊,大多在石州。即使王宵獵帶一個團去綏德軍,石州還有近萬人。
遲玉平一個團駐守方山縣,本來不足以鎮懾折可求。但丹頭寨一戰過后,就足夠了。折可求的軍隊,戰斗力還遠不如一萬四千金軍。
王宵獵把姜敏和張均叫來,仔細吩咐了注意事項,便帶了騎兵團前去綏德軍。
此時張馳已經集中了部隊在延川縣,做好了進攻延安府的準備。
官廳里,張馳召集了三個團的統制和都監,商量進攻延安府的事宜。
指著地圖,張馳道“延川到延安府,一路上有永平寨、青化鎮和豐林鎮三個要點。大致來說,延川縣到永平寨一百里,永平寨到青化鎮一百里,青化鎮到延安府一百里。其中最難的,是永平寨到青化鎮這一百里路。其他路段基本是沿河谷而行,只有這一百里是穿行大山之中,道路險峻。延安府要防守,應該是在青化鎮。”
戴玉常道“青化鎮并沒有高大城墻,防守不易。”
張馳道“終歸是有城池嗎,雖然太小了些。在青化鎮布置兵馬,好歹能讓延安府有預警。”
張振道“虞候準備怎么進攻大軍進發,這些地方都小了些。”
張馳指著地圖,說道“對于我們來說,永平寨和青化鎮都太小了些,駐不了大軍。而且,這幾個地方運輸糧草不便,不能久駐。我準備這樣。前軍用兩個營在前邊開路,以最快速度攻下永平寨和青化鎮,不要久待。而后集中兵力攻下豐林鎮,我們大軍在那里匯集。”
鐘辭說道“豐林鎮離延安城三十五里,恰巧一日程,剛好合適。”
張振和戴玉常兩人也點頭,紛紛表示同意。
張馳道“我們大軍到了豐林鎮,可以由延長縣供應糧草。休整幾天后,延安就近在眼前。”
其他人都點頭,覺得這種安排可行。
由延川縣到延安府,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路太遠。三百里山路,在大山中要走六七日,甚至十日也不稀奇。糧草運輸非常困難,只能靠各自部隊多帶補給。所以戰爭的關鍵,是能不能快速走出大山,到達清水谷地。
延安府,鄭建充看著眼前的飯菜,卻無心下箸。眼神不知在看著什么,一動也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