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道“沒有采風這么個系統,上面不知道下面的事,怎么能夠治國呢當然,采風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采風系統再與行政系統配合,那就沒有用處了。”
陳與義默默點了點頭,沒有說什么。
采風是中國政治特有的傳統,周朝有詩經,自不必說。秦漢樂府,一直傳承到魏晉之后。后來隨著讖緯之學逐漸被廢除,采集民間詩歌的傳統就漸漸斷了。
這個傳統斷掉,固然民間不能再利用讖緯掀起大亂,但也使政治成了從上到下一條線。對統治者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天下鼎沸,皇帝居深宮之中,對實情不了解的大有人在。
這樣做很難說是好是壞,但在王宵獵這里,必須把采風的積極意義發揮出來。政治不能只有從上到下一條線,還要有從下到上的線,形成一個閉環。皇帝居于這兩條線的中間,才能陰陽相濟,政通人和。
你不能指望有了這個制度,從此就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有好的制度,還要有執行制度的人,缺一不可。
這是中國文明的特點,不偏執一點。
歐洲文明,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強調理性,強調理性獨立于世界而存在。這個理性,不能理解為理智、道理等意思,而是西方哲學中,與感性相對、超越感性的理性世界。
前面為什么舉砝碼的例子因為砝碼不只是砝碼,而是一整套的稱重的理論。西方哲學認為,這套理論,也就是理性世界是真實的,而并不是虛幻的。與此對應,他們認為理性世界是真實的,是世界的彼岸。
為什么說黑格爾、康德等人在哲學史上的地位,與唐宋諸大儒在中國思想上的地位相當因為唐宋諸儒,在先秦諸子定的仁、義、禮中走不出來,思想總是在里面打轉。雖然他們講天即理,心即理等等,實際只是一些技術性的花招,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而黑格爾、康德等人,也在以前的哲學家定的理論中打轉。他們講理性世界與感性世界,不管有多少技術手段,不管是講本我、自我,還是唯物與唯心,實際都沒有從前人的理論中出來。
在歐洲之外,比如中國、阿拉拍、波斯、印度等地,因為歐洲實現了工業化,便去學歐洲文化、思想。他們接受了西方人的一個觀念,即歐洲之所以發達,是因為歐洲的思想,尤其是哲學。對于歐洲人來說,當然可以這樣講,因為他們的哲學與工業化相伴,一起發展起來。但對外人來說,工業化真的是歐洲哲學的關系
工業化實際上是不斷地否定從前知識,知識隨著工業化不斷更新來的。不但是哲學,還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理論,包括神學。
歐洲對理性世界的推崇,必然會引向神學。所以說,耶酥可能出生很晚,但是歐洲的思想,當你穿過了時光的層層迷霧,會發現在時光的盡頭,總有一個上帝在那里。
中國的科學家,當然很多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也有很多人相信造物主。因為他們學的西方科學,總是被納入一個神學體系中,不知不覺就信了。不一定相信宗教,但是他們信造物主。
當穿過時光的盡頭,王宵獵終于明白,人對世界的認識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在中國,并不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差別,而是信不信道的差別。前世學的理論,只是一種認識,而不是一種自己抄的教材。
抄什么呢西方的思想已經陷入混亂,科學已經明顯不適合西方哲學,多笨才會去抄啊。唐宋時期,從中國文化中重新總結一種政治理論,也比抄西方政治靠譜得多。
本章完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