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們更加熟悉的一個名詞,是參謀部。參謀部是司令部的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參謀部雖然有作戰謀劃權,但不具有直接下軍令的權力,軍令權屬于司令部。
現在宋朝實行的是中國傳統的幕僚制度。帥臣,比如任鎮撫使的王宵獵,下面有參謀、參議,有機宜文字,有干辦公事,各種謀臣。從制度上來說,謀臣是帥臣的附屬,沒有自己的權力。
司令部的設立,匣清其權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王宵獵的意圖很明確,用司令部的集體領導,代替原來將帥的個人領導。
一邊的解立農道:“設立司令部,觀察說了有些時間了。現在鎮撫司的司令部還沒有眉目,我們下面這些人,就更加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估計此事,短時間難完得成。”
王宵獵道:“回襄陽后,我會定一個時間表。鎮撫司什么時候完成,下面各級軍隊需要多少時間完成。時間到了,完不成的,要追究責任。以后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詳細列出步驟,標有時間,可不能再由著你們性子了。不但是軍隊要這樣,地方同樣如此。”
解立農怔了一下,道:“世間事千變萬化,豈能事事都規劃好?”
王宵獵笑道:“這就是規劃的能力,和下面完成的能力。能力不好的,要么好好學習,要么就不要做這份工作了。世間能吃飯的本事本來就有很多,不必非要聚在官府里。”
解立農看看汪若海,又看看王宵獵。確認王宵獵不是在開玩笑,急忙喝一口酒壓驚。
汪若海倒無所謂,道:“如此最好。條目明確,不讓將領和官員虛耗時日。”
王宵獵點了點頭:“是啊,任務不明確,許多人就能拖就拖。事情總是完不成,還找不到應該由誰負責。這樣是不行的。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的任務很艱巨,絲毫懈怠不得。”
說過了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三人的話題慢慢轉到蔡州周圍的局勢。
汪若海道:“最近打聽到的消息,陳州馮長寧欲投劉豫。只是劉豫給馮長寧的官職不高,一時之間談不妥。而且劉豫初登基,估計也沒有力量進逼陳州,馮長寧也不急。不過,馮長寧報國之心不固,隨時都可能放棄陳州,投靠劉豫,確無可疑。”
王宵獵對解立農道:“你到了蔡州以后,告訴張均,不要逼陳州太緊。其勢力范圍,要離陳州城二十里,主要以保護河道對岸為主。馮長寧不投劉豫,附近的幾州壓力就不會太大。有兩三年時間,形勢就完全不同了。那時候我們理清了治下各州,軍力更加強大,防守也游刃有余。”
汪若海道:“八州之地,養兵之數終究有限。若金軍戰陜西后,全力來攻,不好防守。”
王宵獵道:“這幾年,金軍只想著劫掠。我們北邊、東邊的州縣,被金軍破壞得太過厲害,人口稀少。要攻我們,金軍需要大量的人力從河北運糧。金軍能夠征調多少人手?我估計,能夠支撐十萬大軍作戰半年,就超出了金軍的能力。所以我們設置游擊區,讓金軍從這里地方征集不到糧食,征集不到人,就是對我們最強的防護。等金軍安定了后方,也不怕他來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