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軍隊出征,吃飯的家伙一定要好。不能讓部隊一邊打仗,還一邊餓著肚子”。王宵獵一邊向搪瓷碗里沖著熱水,一邊介紹。“這兩年,鄧州的軍隊花了許多心思,讓軍隊出征的時候吃喝不愁。現在許多東西成熟了,軍中終于可以用了。”
把搪瓷碗里的炒面泡開,用勺子攪了攪,王宵獵對李彥仙道“經略嘗一嘗。”
李彥仙嘗了一口,不由點頭道“好,極是香甜看,上面還泛著油花呢這炒面,應當是費了許多心思吧看樣子,價錢也不便宜。”
王宵獵道“這都是精選的上好麥面,里面加了紅糖、豬油,細細炒過。炒得熟了,再用搟面杖仔細搟一遍,最后裝進油紙包里。這樣天氣,炒面一個月也不壞。”
李彥仙點了點頭,用勺子把碗里的面吃了,贊不絕口。
歷史上軍中的軍糧很多,許多地方小吃托名的軍糧就更多了。但軍隊實際用的軍糧,其實沒有那么多品種。炒面是經過抗美援朝驗證過,確實好用的。說起抗美援朝戰爭的辛苦,經常說的一句就是戰士們只能吃一口雪,吃一口炒面。實際上有條件時,用開水沖開的炒面,味道并不太差。炒面好制作,又耐儲存,易攜帶,吃起來沖水即可,算是理想的軍糧。配上易儲存的小米煎餅,是很好的搭配。
許多地方的面食,像什么光餅、燒餅、火燒、石頭饃等等,都傳說做過軍糧,其實并不合適。這些食物或許耐儲存,易攜帶,但一旦泡到水里根本沒有味道。行軍的時候,又沒有牛肉湯羊肉湯,沒辦法羊肉泡饃。與炒面比起來,差了太多。
李彥仙把碗里的炒面喝了個精光,道“年初守陜州的時候,哪里有這種吃食到最后,城中只是找出一點菽豆,煮了給大家填肚子。與那時的艱苦比起來,現在是好太多了。”
王宵獵道“金軍起自于白山黑水間,窮苦之地。與中原比起來,有天地之別。現在雖然兩京一帶盡為焦土,治下其余州軍也被搶過,經過兩年恢復,其實不太艱苦。我們的軍隊,有足夠的糧食,有充足的訓練,有精銳的士兵,并不比金軍差了。現在差的,是一股氣。這些年,金軍到處擄掠,一萬人就可以打到南嶺,可以說所向無敵。天下百姓被打怕了,軍隊也被打怕了。沒有大的勝利,我們這支軍隊也差了一口氣。不管自己的實力有多強,總覺得金軍會更強。”
李彥仙握拳,道“所以躲不是辦法一定要與金軍打打得金軍抱頭鼠竄”
王宵獵道“要與金軍打,就要有足夠的實力。現在鄧州有五萬多兵,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前不久的富平之戰,金軍十萬。試想十萬金軍鄧州,誰敢說必勝金軍來攻,我們一定要堅決防守,必要時反攻回去。但不能攻得太遠,失了根本。此次攻虢州,便是如此。兀術不足兩萬精騎,全力南下,進攻襄陽鄧州是不夠的。但進攻經略所部,卻是足夠。這個時候,我們要精誠團結,捏成一個拳頭,金軍便就無機可乘。如若不然,金軍可以各個擊破,把我們這些勢力一個一個消滅。”
李彥仙聽了,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幾天跟王宵獵幾人在一起,李彥仙感覺得出來,王宵獵有與自己合兵的想法。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來說,合兵是對的。虢州、商州是襄陽和鄧州的北大門,不控制在自己手里,王宵獵睡不安穩。李彥仙沒有王宵獵支持,很難守住這些地方。合兵之后,就像捏起了拳頭,對金軍更有底氣了。但從個人的角度說,李彥仙的實力較弱,一旦合兵,必然居王宵獵之下。
李彥仙不是貪戀權勢的人,但茲事體大,一直在猶豫。
汪若海道“兀術帶人攻盧氏,因為道路艱難,跑到了洛陽去。他只想到了攻,沒想到守。他離開了虢州,虢州便就空虛了。乘這個機會我們重新占領虢州,不知他會不會回來。”
王宵獵道“肯定會回來。金人立劉豫,就是要把京東、京西兩路交給他,與本朝隔開。現在金軍進攻的重點是陜西路,兀術在洛陽干什么”
李彥仙道“好,這一次我們并力攻虢州,打一個大勝仗其余的事情,打勝之后再說”
王宵獵道“韋儀號稱近兩萬人,當不得真的。我們兩軍一萬八千人,若是連韋儀都戰不贏,還有什么話說此戰要干凈利索,讓其他投靠金軍的人看一看”
李彥仙道“我會告知邵云等人,必不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