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過了早飯,陸葉又沿著鄉村小道朝國道方向走。
今天比昨天早得多,路上除了遇到一兩個早起的老人外,倒不想昨天一樣,一路都遇著熟人問候。
“我媽來這么早,是想多掙點,還有估計就是怕遇到太多人。”
陸葉心中一陣思忖,對于母親葉元秋的性格他再了解不過,一來是覺得這生意好做,怕人跟風,再一個也是被人老問起,會覺得不自在。
“還是要讓我媽的心態逐步調整過來。”
陸葉腦海里的計劃其實有不少,并不缺機會,在九十年代的如今,如果是一個帶著后世記憶的成人,其實是很容易擺脫貧困,遍地都能看到商機。
如同前幾天陸葉在小伙伴彭凌云家看到了對方手里的迷你四驅車,這玩具風靡一時,要是搭上車,完全能掙上一筆。
對于陸葉而言,他沒法實施操作主要是受限于年齡,所以只能是落在了改變母親葉元秋的心態和觀念上來。
如后世的很多脫貧攻堅工作,強調的第一點就是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觀念上開始改變。
陸葉一路想著未來的“發財大計”,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國道邊,被村人稱作“大云頭”的地方。
遠遠的就已經看到了幾輛大貨車停在了路邊,有說話的聲音傳來。
“大姐,真謝謝你了。”
國道邊被稻草灰鋪成黑白色的田地里,白霜尚未化去。
一個頭發蓬松,衣著略顯臟亂的女子,正提著個熱水壺往鋁飯盒里泡方面,熱水倒滿,捂上蓋子后,又將一張五毛錢的紙幣塞到了葉元秋的手里。
“可不敢這么說,我也是做生意。”葉元秋笑著將錢塞進口袋,臉上略有些不好意思。
“要的要的,是真謝謝你。”
那個衣著顯得有些臟亂的女子,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我家男人胃不好,這地方連小吃店都沒,想要給他弄口熱乎的,是真沒辦法。”
“要我說,你們這邊早就該弄個加水點。”
在那女子和葉元秋旁邊,一個四十多歲黑眼圈極重的貨車司機,一手抱著個剛灌滿了熱水的水杯,一手將最后一口燈盞糕送進嘴里,含糊不清地插了一句。
“可不是……”旁邊的女子接話道,“這大冬天的,早上想吃點熱的真的是難。”
“我車里還有鍋呢,也有個火爐,太麻煩了,沒空弄。”那黑眼圈極重的貨車司機,將油乎乎的手指在身上的衣服隨意擦了擦,朝葉元秋說了句,“這燈盞糕,好吃。”
說著抿了一口熱茶,晃晃手,“行了,不說了,要走了,還有好幾百里,又要卸貨,爭取今晚能回個家吃飯。”
“那師父,您慢走,一路開車小心。”
葉元秋看著那貨車司機離開,嘴上了一句客氣話。
那站在旁邊女子,瞥了眼離開的司機,又瞅了瞅葉元秋面前蒙著棉布的籃子,試探性地問道:“大姐,你這燈盞糕是自己做的啊?是什么餡的?”
“自己做的,菜頭和芋頭母絲。”葉元秋輕輕拉開蒙著的棉布一角,“你拿一個嘗嘗。”
“不用不用。”那女的連連搖頭,“我男人這會兒胃不好,早上怕油膩。”
“胃是真要養。”葉元秋頷首點頭,“這胃不好吃得少,久了身體就垮了,你們是兩公婆長途跑車,更要注意。”
“是啊,就是沒辦法呢。”那女子嘆了口氣,忽然看到了走到葉元秋身邊的陸葉,又笑著問道,“大姐,這是你的小孩啊?”
“嗯。”葉元秋輕輕應了一聲,又轉頭望向陸葉,“不是說讓你別來了,這么冷。”
“媽,我是過來陪你。”陸葉昂著頭說道。
“大姐啊,你小孩真聽話,小孩在身邊好啊。”衣著有些臟亂的女子不無感慨,“我們就沒辦法了,小孩就只能丟家里給老人。”
說著,女子搖搖頭,轉身準備離開。
“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