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元秋拉著板車,沿著門前的小路朝村子里的碾米店走去。
陸葉看著車上放著的水桶,問道:“媽,等會碾好的米是不磨了嗎?”
“這么多要磨到什么時候去。”葉元秋在車前回答,“等會碾完米,然后再打成米漿,就幾毛一塊的事情,回來就可以做糕了。”
“哦,這樣啊。”陸葉點點頭,從葉元秋的語氣里,他多少聽出了一點不一樣。
大概就是這兩天賣熱開水和燈盞糕掙了幾十塊錢的緣故,使得葉元秋不知不覺間也會考慮起生產效率,換做以前,他覺得老媽肯定是,花錢干什么,又不是沒手沒腳,不能自己做了。
昨天的燈盞糕用的米粉并不多,是葉元秋直接在鄰居家借用石磨磨的,石磨這種東西如今還有,但也漸漸算是老古董了。到了后世,幾乎就很少見,有的話,還會有些來淘貨的人收。
陸葉小跑著跟在車后,幾次想要推車,發現走的速度還沒葉元秋拉著車快。
他家門前的這條路其實不太好走,寬的地方有兩米,窄的位置差不多就在一米五左右。
大概要等到陸葉上四五年級,擴充過一次,路寬撐到了兩米五這樣,之后又到了村村通之后,地面會打成水泥路。
好在路雖不太好,但三個半袋的稻谷,一百多斤,用板車拉還是很輕巧。
碾米店距離陸葉家也不算遠,大概就是兩三百米,是路邊的一戶人家,陸葉也認識,只不過忘了名字。對方將自己原來的舊廚房,改成了店面,用來做碾米的生意。
這種碾米店在南方農村極為常見,一般一個村子都會有一到兩個,算是便民生意。往前一些時候,應該是有碾米廠,不算私人生意。當然要是六七十年代以前,很多人還得靠石碾來碾。
“你在外面等著,別進去了,里面灰塵大。”
葉元秋將三個小半袋的稻谷搬下板車,沒有讓陸葉進到碾米點里。
陸葉點點頭,這種碾米店米粉米糠飛散,粉塵都很大。
他站在店外,大概看了一眼,碾米店里放著的是一臺柴油碾米機。
這時候的碾米機多用的是柴油發動機,少數一些也有用電的,一般都是稻谷脫殼和碾粉碾漿兩用。
稻谷脫殼自不必說,碾粉碾漿主要針對的就是米粉和紅薯粉。
碾一次米或者米粉米漿,店主根據重量,收取費用。或者如果家里沒有喂養家禽家畜,直接用稻谷脫殼后的米糠抵扣費用,有些可能還會倒找錢。
轟隆隆的聲音很快響起,柴油機冒著的黑煙,從碾米店里傳了出來。
陸葉百無聊賴地坐在板車邊上,打量起了周圍的環境。
和記憶里一切的環境都帶了土黃色的濾鏡不同,此刻展現在眼前的一切,都極為鮮活,色彩明亮。
碾米店前的這條路是上云村的主干道,按照公路分級應該算是鄉道。至于所屬的生產小隊,陸葉記得應該是叫做“洋灰壩”,這也是地名。
洋灰壩道路兩側零零散散的居住了不少人家,也栽種了不少樹木,冬日里有些葉子落了,光禿禿的,看著仿佛已經枯死了一般。
當然,青綠的樹木也有不少。以漢X縣的緯度和氣候,哪怕是冬季,其實山間望去也是終年翠綠,需要落葉過冬的樹木僅僅也就一部分。
嘩啦啦的流水聲從路邊不時傳來,陸葉站在路邊微微側頭,就能夠看到在這條貫穿整個上云村的主干道旁邊,還有一條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