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一家人坐了兩桌還不夠。
有些沒位置的,干脆就直接站著,端個碗從座位中間夾菜。
熱熱鬧鬧的,也沒人見外。
而且陸葉外公家這邊,除了他的大姨夫和二姨夫家里會喝一些酒,其他人基本都沒有碰的,所以吃飯的速度多數都比較快,可絲毫不影響氣氛的熱烈。
比如他的三姨葉元妹,一邊吃飯一邊就要開始閑聊。
相比起陸葉的媽媽,性格就非常的開朗外向,能說會道,幾乎從吃飯開始一家人都是鬧哄哄的沒停下來。
這得益于三姨少年時,跟隨著外公有在外面做事。
那時候還處于大集體時代,他外公各種手藝活都會,其中殺豬的手藝,頗為不俗。
三姨很早就跟著他外公一起在外面做些收尾的事情,面對的人多,農村人堆里滾出來的,性子潑辣,口條不錯。
陸葉一直喜歡他母親這邊的親戚,原因有很多。
比如他外公外婆為人都相當不錯,在他記憶里,后來他外公故去的時候,白事辦了差不多五十幾桌,整個源橋村差不多來了二分之一的人。
算起來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人來,那一半沒來的只是不好意思再過來吃飯。
還有就是陸葉很喜歡這邊家中的氛圍,這一點其實后來在他外公外婆故去后,依舊有傳承了下來。
像每年春節,各家基本上都聚集吃飯。
從他大舅的正月初二開始,然后各家開始挑選好日子,一直排下去,每家一天,持續的時間差不多能夠到正月十五以后。
另外還有后來的小舅葉元忠,他在外出開店多年,小有積蓄之后回鄉,幾乎每一家人不論是大人小孩,他都記得生日。而且不管再忙,他都會抽空組織起眾人,一起吃個飯。
說實話,陸葉一直覺得他母親這邊家族的凝聚力算是相當不錯,可惜一直沒有出過一兩個能力較強的人,拉扯一把。
到了后來大家生活水平上來,但總體來說,還是享受的時代發展的紅利,而非誰真的能夠拔尖。
當然,那種說什么窮親戚上門,需要各種幫忙的,陸葉媽媽這邊的親戚倒真沒有。
大概還是他外公外婆影響的緣故,其實不論是幾個舅舅還是阿姨,相對來說都自強獨立。
不論是種地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似乎都沒有出現太多那種高看低看的色彩。
后來陸葉創業發展,還算不錯,他媽媽這邊的親戚會詢問了解,出個主意,然后催著他成家。
反而是他老子陸火興那邊,有堂姐之類的找上門求工作照拂之類。
這點后來陸葉大概也想明白了,其實很多東西的形成,大概就是從上一代人開始,不知不覺間。
他外公葉官第的父親,陸葉的曾外祖父,算是從外地逃難到了漢X縣。
一手一腳慢慢的攢下了一些家業,然后到了他外公這一代,幾個兄弟姐妹,各自都相對獨立。
雖是清苦,可一直秉承得人還是要依靠自身,勤勞努力。
之后代代的耳濡目染,到了陸葉母親都是如此。
陸葉后來能夠有點小成績,多半也是因為這個,不敢輕易松懈,其他的自然是個人奮斗也要看歷史進程。
一家人吃過飯之后,很快桌子就被收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