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頭。
205國道邊上的稻田里。
除夕前只有一個雛形的草棚子,在春節過后,基本上已經有模有樣。
天氣依舊寒冷,但簡陋的草棚子前后,熱氣蒸騰,遠遠就給人以一種煙火氣的溫暖感覺。
“光餅來兩個,再來點熱水。”
“燈盞糕來一個,老板娘,你這怎么沒油條啊,要有個豆漿也行,熱乎點。”
“這個清明粿有點粘,你做點包子吧。”
嘈雜的說話聲不斷的在草棚子前響起。
“好嘞,稍等一下。”
“包子啊,回頭一定。”
“豆漿,豆漿下回有下回有。”
葉元秋站在攤子前,來回忙碌著,臉上掛著熱情的微笑。
油炸的燈盞糕、一屜屜冒著熱氣的清明粿、剛出鍋的光餅。
濃郁的香味引得饑腸轆轆的人們,在見到之后就口舌生津。
路邊前后停了一路的大貨車,夜路車難開,大多熬了一夜的司機,在經過這附近看著前面有車停下,總是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
等看到前面的人是停車買吃的,哪怕車上有準備,或者談不上太餓,可天冷難熬,還是會想吃點熱乎的。
“光餅這種食物,才是真正的比較能通吃各地的。”
陸葉站在棚子里燒熱水的火爐旁,一邊靠著火,一邊觀察著棚子外面前來購買食物的人流選擇。
果然,最終的選擇取向很快指向了光餅。
這種能夠在閩省風靡的北地食物,其實基推出去就能很容易做到通吃。
畢竟,本地的米粉之類的食物眾多,光餅依舊能夠有很大的影響力,已經說明了一切。
在北方其實也不罕見,不過是地域不同,叫法不同,添加的餡料還有技術都有細微差別。
可大的方面來說,接受度高。
一個是頂餓,以漢X縣光餅的個頭,大概直徑在十公分左右,一般人吃個兩張餅,喝點熱水基本上就能對付過去。
再就是口感,面餅烘烤過的口味自不用提,在如今人均缺油水的時代,餅上灑了薄薄一層肥肉碎末丁,烤好之后,那真是噴噴香。哪怕選擇素的,也有梅干菜的。
最后,方便。這個時候沒有用什么塑料袋紙巾包裝,但直接用手拿也沒什么嫌棄,吃完手指有油,衣服內面摸一摸也就干凈了。
光餅這東西的做法在掌握了時間火候,面料調配,揉面的程度之后,整體上來說并不算難。
“等資金積累足夠了,干脆在這邊起些房子,做個路邊的小飯館。”
陸葉透過草棚,遠遠望向不遠處的國道。
春節之后,大運頭這邊的人氣明顯高了許多,往來的貨車很多都會短暫的停留下來,買個吃食后再走。
這種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位置,可能是時間點。
不過,陸葉也沒有去細究。
很多事情其實也有些玄學,人氣效應能夠起來,那就如同水似的,不斷會往這里匯聚。
當然,真的要落寞下去,速度也會很快。
在上一世里,陸葉記得大運頭是開了一些個店面,具體別人掙多少錢他不知道,但他也清楚,應該在04還是05年以后,另外一側通了一條高速,這邊漸漸就冷清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