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要做到的是人不知而不慍。慍,是小小的生氣。”
“你都已經不惑了,就要有定力了,應該成熟了。事情暫時的不如意,別人對你的不理解,別人對你怎么想怎么看,那踏馬是別人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為之生氣動怒,自己該干嘛干嘛。”
“而且,三十到四十之前的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意識、創造力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是取得所謂人生成就的高峰期,需要專注在自己之前選定的路徑與目標的努力和堅持上。”
“五十知天命。”
“五為五指,是一掌之數。五十歲時回頭看,一路走過來,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安排著自己的人生。其實,都是自己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路。”
“這個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了,自己的命自己造,自己作。成功與否,心安理得就好,每個人都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你的努力就是在證明自己有什么樣的命。”
“這時要發憤忘食。”
“年輕的時候,什么都沒定下來,可能做這個,過一段時間又可能去做那個,好像做什么都不大對,都有人比你做得好,發憤忘食得不償失。”
“等都既定難改的時候,才可以全身心發憤忘食地去做,此時不必計較,沒什么可猶豫的了,在頤養天年之前做就是了。”
“一切都不能重來,所以,只能六十而耳順。”
“別人對你的指指戳戳,你聽了就要和沒聽一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不是我,對我的議論無關緊要。”
“此階段要樂以忘憂。”
“人生有憂慮、有懼怕、有顧慮、有阻礙,那就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不畏辛苦去做,繼續發奮做事全力以赴,不要在乎外界打擊、旁人議論和別人的挑戰,并把這些當作樂趣來看,對外物抱著‘無所謂、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我的命’的態度。”
別人的憂可能是你的樂,別人覺得你苦,那是他的事兒,重要的是你怎么看。”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能還是有所約束,但是,是時候自由自在了。”
“一個人活到了七八十歲,遇到的、做到的種種的規規矩矩,已經幾乎變成了一個人的習慣了,應該不會有大的差錯了,盡可以放開身心去執行就好了。”
“雖然修道之士的目標是長生和解脫,力圖打破客觀規律和天道的束縛,但人在身體精力上要認老、服老,在精神和心理上要保持年輕,這叫不知老之將至,不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年齡的概念,既然看開自在了,何老之有?”
“人生大的階段,以四十歲之前、五十歲之后的四五十歲為分水嶺,是人生最為關鍵的階段。”
“四五十歲了,還搞不清自己要干嘛該干嘛,這輩子也就基本上拉倒了。”
“孔老夫子歸結了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