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林易腦筋急轉彎二人轉名躁自在萬象門。
接下來,輪到玉衡峰女弟子出場。但見風清雋抱一古琴走到廣場中間坐下,宋霏霏和文茵分列左右,其他女弟子呈扇形將三人圍在中央。
滿場靜寂中,風清雋纖手一撥,琴音驟起,鋪墊之后,文茵隨即展喉作歌,宋霏霏則帶領眾女翩翩起舞,卻原來是一首《春江花月夜》古曲配歌舞。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傳三千余年不曾斷,居四藝之首無以撼。所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三百六十五日,琴身下扁上凸,表征天地。琴體依鳳身而制,七弦合五行、五音與君臣民事物五義,輔之以文武二道。泛音、散音、按音三種音色法天地人和。
古琴,其音“美而不艷、哀而不傷、質而能文、辨而不詐、溫潤調暢、清迥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令聞者于不動如山之中或感受心如止水、清靈隱逸的出塵脫俗之境,或體味錯落疾徐、沉降升騰的回腸蕩氣之意。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情動于里,以怡人心;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素有靜神慮,悅情思,辨喜怒,絕塵俗,壯膽勇,愉身心之妙用。
但見風清雋左手按弦取音,吟、猱,綽、注、撞、復、起;右手撥彈琴弦,托、抹、挑、勾、撮、滾、拂。一曲下來以中正平和,謙虛淡靜為主,方正含蓄、清微淡遠,間或疾急高亢、激越昂揚,整個過程剛柔并繼,清麗飄逸、靈巧多變,極富光彩。
而文茵嗓音清澈,仍保童聲,兼具古意,歌聲透明如珠,松脆如鈴,明亮如磬,纖細如吟。
宋霏霏的領舞則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妙舞此曲神揚揚,天地為之久低昂。
一曲一唱一舞與曲詞配合的相得益彰,不通音律的弟子也聽得如癡如醉: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