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瀾庭虛心說道:“請師父教誨。”
“你一路履險如夷,但你發現沒有,你的聰明才智和在同輩中出色的修為固然起了很大作用,但扭轉乾坤、奠定勝勢往往更多靠的是外物。”
華瀾庭一想,還真是的,不管是金絲鐵線、咸魚錦鯉,還是商晨曦的高階法寶和二十杯具,缺了這些,他此行就會處處受制、舉步維艱。
云軼奇說:“外物是實力的組成部分,但是人之一生不會時時有好運氣伴身,總有寶物在需要的時候主動送到你手里,也不是總能對上你剛好能擊敗的對手,修為與術法才是長久的保身存命之道。”
華瀾庭肅然,點頭稱是。
云軼奇:“按說你的修為以你的年紀來看已是不差,既然這樣,你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接下來一段時間,你不用分心紫岳仙宗和屠家的事情,專心修行,我會重點傳授并督促你修煉九轉大還丹內丹法和升級五行清炁雷法,其他時間你在洞明峰修習鍛造靈器之術。”
不同的人修煉相同的道家功法也會有各自的理解和側重,從而生出不同的領悟,形成特點有異的表現。
按照云軼奇傳授的經驗,一元復始境在他看來是“元神蓄力育生機”階段,通督之后,人體的精氣神蓄集化合,可以孕育出超越常人的生命機能,然后將真氣推導進入下丹田,沿任督二脈進行周天運行。
隨著真氣的旺盛,經脈的調通,出現全身整體的暖涼大小輕重等感覺。
例如所謂暖,指練功入靜時,全身如春日沐浴,溫暖舒適,心情愉悅;所謂涼,指練功入靜時,如漫步皎月下,心胸開闊,清爽寧靜。所謂大,指練功時感覺到身軀高大無比;所謂小,指練功時感到形體縮小。
在因勢利導運轉周天的修煉過程中,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在練功中出現呼吸極其細微緩慢的現象,此為胎息產生的征象。
其后,進入二龍出水境的“靜守胎息化虛空”階段。這時可以不再意守丹田,順其自然保持入靜的佳境即可。
隨著每次功中胎息時間的增長,練功時就會出現感到自身虛空不存在的現象,從局部而至整個身體不存在的感覺,進入“物我兩忘”之境界。
到了“打破虛空現光明”的三山伴月境,開始具備內氣外放化形的能力,此時下丹田處有明光閃現。
等突破到四象陰陽境的“祥光深處覓真身”時期,明光之中又會凸顯出明光。
在升堂期,由于心念不純靜,明光易于幻化,或化山水草木,或化人物形態,種種幻景,隨心念變化干擾靜定,做到見如不見,守住明光,幻景就會消除,繼而現赤,白,綠,藍,黃,紫等祥光。
一心定守于祥光中心,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光中會有自身的形象顯現出來,道家叫“赤子”,佛家謂“法身”,其實質是自身的生命信息高度集中的反應。
華瀾庭功法特殊,進境較快,丹光出現的更早,具備了提前修九轉大還丹法的條件。
所謂九轉大還丹法,要經過九轉九煉,其功法是:
第一為真一秘要,以腎中坎水和心中離火合成一氣,共氣流行全身,直至無所不通。
第二橐禽秘要,將心神和腎氣比喻成風箱在丹田相交,神不離氣,氣不離神,神氣相抱。
第三為三五一樞要,三即精為民火,心神為君火,氣為臣火,五指五臟,一乃一氣。這時行功要一天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
第四是三一機要。三指精氣神,一專指精,此節功法著重煉精。
第五為日魂月魄真要,練功時意守坎離之間的中丹田,上下半月各有不同,使精抱神,使神戀精。
第六為日用五行真要。心藏神,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肺藏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