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之鷹身,他之獅身,你之熊貓體,從小了說,如同世間孩童玩耍游戲時的躲貓貓、老鷹抓小雞一樣,只是臨時的假象與角色,不但過一會兒就要變回歸本體,而且當你玩兒過很多遍,清楚游戲的規則和玩法后,你就知道你時而是鷹,時而是雞,鷹會出現、雞媽媽會保護你,抓住與跑掉并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慌亂,你會無所懼,而是沉浸其中,去感受和體驗。”
“至于說是鷹、是獅、還是熊貓,是強大到主宰別人,還是被奴役和欺壓,皆是因緣和合的結果。”
“好比你會喜歡上一個人,你會因為某些人、某些事而受到觸動,那很難講是因為這個人和這件事,而是因為你,本來就會被這樣的人吸引,會被這樣的事感動。這些,早晚都會發生。所謂萬物皆一也。”
“于是,在老鷹捉小雞這件事情上,你就有了定見。”
“再往大了說一點兒。普通人之一生不過三萬六千天,對于死亡,他們雖然多少恐懼,但大多數人不會對此有所怨恨,因為這是必然的,既然是必然的,甚至討論本身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華瀾庭默想片刻,說道:“所謂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話雖如此,但真的面對死亡,我仍會恐懼。我立志修道求長生,追求意識長存、靈魂不滅,希冀進入更高的生命形態,可還是會有害怕和畏縮的時候。”
阿肯瑟微微一笑:“在我族看來,求還是不求,大概也逃脫不了生命的輪回,區別是你能主動掌控和意識到的有多少。”
“滾滾紅塵之中,咱們再往大了說,如果你能清醒地經歷多次輪回,當明白所謂的生死,只不過是睡了一覺而已,等你醒過來后,又是投身到另一個游戲之中。如此,你就不會對什么族人的隕落太過在意,最多,是對重重外欲所裹挾而產生的痛苦生出由衷的慈悲。”
”有句話說:觀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在你知曉天地運行,能把萬物藏于胸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乃是一個臨時短居的寓所,今天住進來,明天搬出去。就會知道事情都會如是而來,同樣會如是而去,既無可奈何,不如安心接受,每次真誠地投身進來認真地玩一票兒就好。”
華瀾庭再想,依然不能完全釋然:“或許吧,您說的或許也是我道門修真的真義。不過在我這個年紀,還是無法全然做到安命認變,我要掙扎和努力,我要去選擇和爭取,必然就會有焦慮和痛苦。”
阿肯瑟朗聲大笑:“哈哈,這很真實。無妨,孩子,這真的無妨。”
“老夫也尚未活過一世。告訴你一個秘密!老夫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有一些隱藏的能力,不是我真的看得通透了,而是我族大部首有一種傳承,類似佛家的轉世輪回——歷代大部首的神魂和識見都能在我身上得到延續和疊加。”
“雖然年代越久遠,這種累積的東西也會慢慢消散。但在經歷過若干次轉世輪回之后,我知道歷史總是相似,事情總會重復,我知道事物總是在盛衰之間轉換,這很正常。”
“我有累世的經驗,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保持平常和悅的狀態去看待一切的幻化交替。我不那么想得到,也不那么怕失去,有了還會無,沒了,咱們乘愿再來。”
“而你沒有這種積累,有悲憫和痛苦也很正常。所有讓你感到糾結和痛苦的地方,都是你的意識,也是你的智慧和慈悲。那,是陰陽之陰,是陰影覆蓋的地方,是本體意識的投射,可以稱之為,無明。”
華瀾庭喃喃自語道:“佛家《心經》有云: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礙,以無所得故。”
他忽有所感,問道:“陰影?無明?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我們焦慮、憤怒、怨恨等情緒對偶然和不可控情緒的不良反應,難道說,圣地圣山冥修之法是對人之無明情緒的操控之術?“
阿肯瑟的鷹臉上露出贊賞的神色:”小子果有慧根。圣山之學,大體如此,他們善于利用妄動無明之人的負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