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光華一閃,他們回到了遮陰山外。
辨別明白方位后,樹大師就和眾人作別,要回歸真身。
華瀾庭向他提出了為貓妖長命的請求,樹大師邀請他們在合適的時候造訪南方華言神域棲霞寺,到時他來想轍。
等眾人回到地方,經過鬼府地底一行,不知外面過了多久,各家的主力和其他家族與門派已經到齊,并推進到了萬鬼之巔護山大陣之前,有一兩千人之眾,正在亂哄哄地商議如何攻打遮陰山。
萬象門弟子的到來沒有引起注意,只黃照鑒和漆曉白來打過招呼,單天沖被臺山宗的人接走,華瀾庭他們跟了過去。
即將天明的時候,大家商量出了結果,計劃先由爛柯山黃家打頭陣,攻破護山大陣。
黃照鑒帶領黃家子弟蜂擁而出列陣,其中飛出四人駕臨空中。
這四人是四名老道,發髻儼然,須發灰白,仙風道骨、威風凜凜,或站或坐在長劍之上,在上空回旋盤繞,明顯是四名脫胎境劍修強者。
單天沖仍虛弱,但已恢復了些過來,介紹道:“這四位是黃照鑒爺爺輩兒的人物,在仙洲里或許聲名不顯,在捉鬼御鬼這一行當里可是赫赫有名,道號分別是松柔、松沉、松隨、松放。”
仙洲道門依據不同的修行方式和標準有很多流派,例如丹鼎派、符箓派,例如全真派和正一派,其中又有正陽派、少陽派、純陽派、重陽派、龍門派、凈明派、靈寶派、上清派、神霄派等等。
像全真道主張性命雙修,以煉化內丹為主,戒律嚴格,不可以婚娶,要蓄發駐觀修行,而正一派以符箓為主,戒律較為寬松,不戒葷腥,不禁嫁娶,所以也形成了很多類似黃家的家族式門派。
松字四道滯空飛行,和黃家子弟蓄勢生成了一個陣法。
單天沖說這是黃家的“四門兜底誅鬼陣。”
隨著黃家四道念動道家九字真言,陣法啟動,攻向萬鬼之巔的護山大陣。
道家九字真言便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
即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又名六甲秘祝,出自《抱樸子內篇》。
后來的“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實為訛傳誤寫,但也能用。
臨,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精髓,指的是身心穩定、臨事不動容不驚慌,保持不動或不惑的意志。
兵,由臨而進,此時天地已明,陰陽已現,身內龍虎初嘯,有爭斗之意,當更進溫養,以待咆哮之時。指的是體內蘊藏的能量,表示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象征行動快速如風。
斗,是心靈與宇宙的共鳴,不但要勇猛果斷,還要在遭遇困難時,能夠展現出強烈的斗志。
者,意味著自由,既能支配自己的身體,也能支配別人的軀體,獲得善于借助利用外物和環境操縱萬物的能力。
皆,即俗稱的直覺第六感。
陣,代表著奇門遁甲。
列,指道心。道心唯堅,堅決破除阻礙自己修行的障礙。
前,是對能量和元素的控制。
行,意味著光明超然的境界。
“四門兜底誅鬼陣”可攻可守,此際由四道指揮黃家近百人,化作一柄巨大的寶劍形狀刺向護山大陣。
劍陣和大陣碰撞,發出驚人的鏗然巨響。
十數擊過后,護山大陣轟然破開一口,已經歸山的群鬼涌出。
貓妖皺眉道:“這么容易?護山大陣好像不堪一擊似的。”
群鬼涌出,其中四大鬼使危震天、秦天柱、巴天虎、方天戟迎向黃家四老道,鬼判安格斯和五大鬼差領眾鬼殺向其他修士。
這一邊,臺山宗十多名強者聯手迎戰鬼判,有其他修士擋住了歸添、歸加和群鬼,仇歡喜、向璽和盛歌三個卻殺向了萬象門弟子。
單天沖以七巧魔瞳助眾人脫身,他和仇歡喜有仇,現在身弱不宜出手,于是華瀾庭和易流年接下了仇歡喜,林弦驚、宋霏霏、風清雋要清理門戶,一起攔住了盛歌,諸葛昀與章晗蘊、文茵敵住向璽。
時至黎明,眾鬼不在最強的狀態下,兩方一時殺了個難解難分。
單說黃家四道對戰四名鬼使。
黃家劍法也是玄門正宗,和自在萬象門的大自在劍同出一源,各有千秋,取太極之意,四道又各有所長。
松柔道長的劍式走架松柔,動作如行云流水,舒緩飄逸,輕柔圓活,連綿不絕,已初達身心合一、融于天地自然,物我兩忘、物我一體的境界。
松柔不是松懈,不是一點兒力也不用,而是通過精神情緒上的放松,配合肌肉的松開和身體的松弛,形成“松、穩、慢、勻”的狀態,所謂“粘連沾隨,不丟不煩、隨曲就伸,舍己從人”,達致“有心求柔、無意成剛,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效果。
松柔包含走化、蓄勁和粘依之力,“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同時又可以將柔轉化為剛,形成“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極堅。
松沉道長的松沉勁,注重氣沉丹田和尾閭正中之身法,以神意氣帶動體內意氣圈的形成,內外相合,上下通達,十分圓活,劍式無不以圓圈的形式發出。
計有九曲珠(兩肘、兩肩、一腰、兩胯、兩膝)同時運動形成的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順轉圈和逆轉圈。
太極拳經劍術,本就源自日月大地轉動的自然規律,順乎天地自然之法。
松沉勁強調呼吸的配合,吸為合、為化、為沉、為蓄,呼為開、為放,講究“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擎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以放得人出。”
訣曰,不得松沉法,不得入太極門庭。
松隨道長的松隨勁是道家“反者道之動”理念在武技上的具體運用,目的是摸對方之勁而其后克之,是太極實現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借力打人的重點,是謂“陽來陰走,陰走陽隨,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發招之時,都是先去掉抽力,化硬為柔,然后積柔成剛,轉換突然且自然,靈活無滯,引進落空,方能得機得勢。
松放道長精修的松與放,是太極既矛盾對立又統一和諧的體現。松是意識指導下的松,不是無意識的松懈,要求體松而意緊,才能產生快速而強大的爆發力。
松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緊,緊不是僵,是發力一剎那調動周身精氣神和肉身,以及天地之力后的反彈、釋放與爆發。
四位道長雖未臻玄珠境,但均在脫胎境造極期,除了劍法,克制鬼魂的術法亦精深,四大鬼使一旦接觸上,想逃都逃不掉,很快一一伏誅,魂飛,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