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淳樸之人,可以選擇凈土宗。
凈土宗簡單易行,只需念佛就行,但其“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是提倡眾生念佛的方便法門,如果真有普世之道,佛祖何必辛辛苦苦**四十九年,留下無數法門呢?
通過念佛號收攝雜念,感應佛陀愿力,得進凈土世界的,需要是生性敦厚之人,學識廣博聰慧但“知見障”很深的就難以找到那種狀態。
密宗的修行極為復雜,喜歡神秘文化又對繁復事物有興趣且不差錢的師兄比較適合修密。
人的個性差別極大,改變幾不可能,需要找對合適自己的緣法。
而且,即便是普度眾生的佛門,即便佛祖神通廣大慈悲為懷,世上受苦之人仍多,仍有四件事是佛菩薩們“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別人不能代替。
第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第三,真法不可說。語言最終是蒼白的,只能靠實證。
第四,無緣不能度。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
儒家也是這個道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如果你很有能量、很有文化,向下是可以演的,可以兼容的,有時借由某些緣法,可以表現的不是那么有文化,反正大家都知道你在裝嗶嗶。
但是不懂裝懂,就很容易露餡了。
也就是說,大爺有時候可以裝孫子,但孫子不容易裝大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的儒學是個由很多子系統構成的大系統。
“叮!啟動規避模式——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該逃跑就腳底抹油。
“叮!轉換為道義模式——道之所在,雖萬千人,吾往矣。該堅持就當仁不讓。
“叮!吃好喝好——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叮!安貧樂道——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就做什么樣的角色,就做什么樣的功課。
胸有溝壑時,這種自覺切換的狀態,其實是一種在明明德的狀態。
道門各家所修之性命,往往又各有所指所長。
自在萬象門的性功為守印堂之法,為上丹田,命功為守臍輪之下的下丹田。
兩人的元素剝離**需要修為相近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如今風清雋和華瀾庭的差距已經不小,華瀾庭今晚要以自己體內的博山雷丹爐運轉的命功助力風清雋的性功運行,幫她提升功力。
直到子時已過,兩人才收功。
兩人各自休息,只待第二天和眾位同門商量后,決定如何對付北都羅酆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