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子,這破項目咱可不能接手啊。”曹國華人剛走,王志新就迫不及待開口了:
“地價加上拆遷費,光拿地成本就3200萬了,再加上設計、建安、稅費、運營,亂七八糟的費用都加一塊,再翻一番都擋不住,這么高的成本,別說賺錢,能不賠就算不錯了。”
運作過一個項目,耳濡目染這么久,房地產的運作環節王志新基本都清楚。
楊凱也跟著道:“是啊王哥,成本高就算了,關鍵還是在郊區,位置太偏,房子就是蓋好,也不太好賣啊,風險太大了,咱們最好還是換一個項目吧。”
王流沉吟著沒說話,項目不好、成本太高、風險太大這些他當然知道。
用一個簡單粗暴的估算公式來計算,房價至少得是樓面價的2.5倍才能收回成本。
什么是樓面價?
就是單位建筑面積分攤到的土地價格,即:拿地價格÷最大建筑面積。
現在拿地價格是3200萬,總建筑面積是:3.8萬平的宗地面積×1.8的容積率=6.84萬平。
所以這塊地的樓面價就是再乘以2.5,得出1170。
也就是說,這塊地光想收回成本,房價就至少要賣到1170。
可這塊地在郊區,房價最高才一千一二,基本跟成本價持平。
結果顯而易見,整個項目搭了時間,賠了人工,最大效益卻僅是勉強收回成本,整個一白賺吆喝,一個弄不好,還很有可能賠錢。
如果想賺錢,只能提高房價。
可偏偏位置是在郊區,本來賣房子就難,再提高了房價,那就更難賣了。
簡直就是個悖論。
可問題是……
“如果不接這個項目,我們還有其它項目可接嗎?”
王志新和楊凱同時臉色一僵。
“出來乍到,我們在市里既沒根基,也沒人脈,地現在又搶手,就算還有其它好項目,可輪得到我們來接嗎?”
王志新和楊凱同時心里一沉。
“剛才開口跟曹國華要項目,他現在也給了,我們要是不接,他會不會覺的我們是在耍他?市里的地可都歸他管,要是把他給得罪了,那我們以后還能在市里混嗎?”
王志新和楊凱臉色一拉,徹底垮了。
王流自顧自說完,仰頭悶了口酒,放下酒杯,眼神已經逐漸堅毅,沉聲道:“所以,即便這個項目再不好,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最好的立足之本了。”
頓了下,又道:“而且,凡事有利有弊,這個項目也一樣,有壞處,自然也有好處。”
楊凱頓時眼睛一亮:“這話怎么講?”
王志新跟著道:“什么好處?”
王流平淡道:“第一,讓我們有個項目能先干著,公司初建,正好借這個項目,先錘煉一下團隊。”
兩人點點頭,說的也有道理,現在分公司就他們三個人,如果能借這個項目把團隊拉起來,倒也不算虧。
王流繼續道:“第二,能借這個項目,跟市里打好關系。
紡織廠沒效益,污染嚴重,影響市容,市里一直想拆遷,但為什么就是沒拆遷掉?
很顯然,市里的同行都不傻,核算一下成本心里都清楚,這個項目沒錢可賺,甚至還得賠本賺吆喝,沒人肯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