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到這里,路舟倒覺得這也沒有所說那么玄乎,與其說這是一種迭代的方法論,不如說是常人處事的正常手段。
投石問路,不外乎如是。
路舟笑著說道,“千度出來的大工程師就別埋汰我這廟小了,為了請程大工程師來,我可是砸鍋賣鐵啊。”
“砸鍋賣鐵?你逗我呢這是。算算千度給多少年薪,你給多少年薪。要不是當年同床,我還不樂意來。”
路舟也沒接下這玩笑話,“陳年老吊,別提這種酸事。一言蔽之,一切草創,百廢待興。你千度里頭用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我這一樣沒有。全得老老實實一步步重頭寫起。”
程旭元也不意外,“好吧。之前我是一個勁地推進開發的進度,畢竟也沒到上線,當真是沒太注意這回事。這些我還以為是溫哥在幫你弄著。這沒有就算了,重頭寫吧,多麻煩還真沒有,費工夫而已。”
路舟接著問道,“嗯,麻煩倒是不至于,只是時間有些緊張,人手不太夠。這一兩周吧,我生擼一個輪子出來。話說,千度A/B測試應該用得非常多吧?”
“嗯。功能開關,A/B,灰度等等日常都在使用。個別老項目遷移可能會用影子測試。很流程化的東西,具體看不同項目群,一般會單獨做專門的管理平臺。”
路舟摸著下巴,片刻后,“給你點想象空間。其他就不提了。A/B測試做成云服務怎么樣?倒不是我想錢想瘋了,單純是這東西做了,內部也沒有必要反復造輪子。”
“嗯?”程旭元驚咋了一下。
路舟冒出這個想法也非偶然。
所謂A/B測試也好,灰度發布也好,秉承的都是一個原則——市場和用戶才是正確的。
路舟腦子里有先知,腦子里有一些關于微信的原型,但是絕對正確嗎?路舟愿意去相信自己的記憶沒有錯誤,卻又同樣不愿意去賭它的正確性。
他的想法可以定下方向,卻無法代表其他用戶的真實需求。
而具體到路舟究竟要如何制定微訊的發布策略和編寫軟件平臺,事情依舊是一個“投石問路”。
目前,微訊已經初步實現了第一階段——移動通訊階段。這個階段的版本承載了微訊最基礎的功能,如通訊錄、收發消息和圖片,語音和視頻功能,LBS等等。
而僅僅這個階段,程旭元就已經陸陸續續做出了數個版本的產品縱深。
灰度發布下,微訊完全可以通過發布平臺的控制,向特定的用戶發布應用,以供用戶使用。在獲得了這批用戶返回用戶的反饋后,路舟就可以再結合運營統計數據等,繼而確定某個版本的功能是否適合大規模發布。
在這種情況下,路舟可以選擇自己已經貫通的渠道作為耕地。根據用戶畫像,向不同群體的香蕉用戶推送微訊,作為灰度發布的初始用戶。
同樣,灰色測試也是異曲同工。后續的小版本,先向小范圍測試,獲得正確反饋后再進行全面發布。
就像程旭元提到的千度內部一樣,這是個流程化的東西,大型互聯網公司會制定成管理平臺,作為除了數據統計之外的補充反饋。
它首先流程化了產品提升、迭代的過程,接著利用技術化的手段來實現所謂的方法論。
所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而恰恰只是灰色的。每一個放出來的新東西,從發布到測試階段,一開始就僅僅都是一只金絲雀,一顆問路的石頭。
沒有絕對正確的產品,只有絕對正確的數據和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