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晶瑩剔透的大寶劍的劍胚,張平腦海中想的卻有點多。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元嬰境界,那么之前一些瘋狂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試試了?
華國的修真,用的是機械計算機理論,不管是工業量產的法器武器,還是個人的修行,都是在這種思想下發展的,并貫通了工業生產和個人修行。
而既然是計算機,那肯定要有芯片的。
但實際上,想法雖好卻并不可行。
首先說工業領域,工業生產只能生產‘法器’,無法生產法寶;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法器等級的芯片效果差強人意,遠遠比不上電子芯片,更別說光子芯片、乃至量子芯片。
將修行的思想融合到量子芯片技術中,效果更好。
如果沒有選擇,也許會發展法器(陣法)芯片。但有選擇的情況下,法器芯片就成了雞肋,只有少許人玩,大部分用作煙火表演等。功能很差。
再說個人,個人可以煉制出法寶,理論上可以煉制出法寶級別的芯片。但是……問題來了,芯片的結構怎么也要微米級別,內部的晶體結構動輒百萬起步,甚至十幾億、幾十億。
用個人的精力去布局這樣的結構,絕對要死!死翹翹的!平時的芯片設計,都要借用計算機。
如果偷懶,弄個低端芯片,效果會很糟糕,完全是費力不討好。
所以,現在大型工業器械、軍事器械、飛船戰艦等工業產品,用的是量子芯片,低端的用光子芯片或電子芯片。工藝成熟、價格低廉,只需要用普通的材料就可以了。
而法寶等武器,大都是‘固定的陣法’,不需要千變萬化、不需要編程,只要固化幾個法寶專用陣法就好。
一般法寶的附屬法術,都是有限的。沒聽說誰家的法寶千變萬化——仙器都做不到。
而張平要做的,就是給法寶弄上一個‘芯片大腦’,讓法寶可以如同修真者一般,法術攻擊千變萬化。
而這首先要有一個芯片。
要用法寶思想、陣法、結構等去設計一個芯片、一個運行靈氣輸出法術的芯片,可不容易。
芯片的結構,倒是不用張平擔心——虛擬記憶空間中,李革英老師閑著無聊,已經設計出了結構,而且已經很成熟了。
難就難在如何具現。
張平卻有了準備。這個想法已經在腦海中醞釀很久很久了。
現在進入元嬰期,靈識有了長足進步,加上太陽真火的強橫、還有功德的輔助,張平決定試試。
芯片的結構,說起來復雜;但說簡單也簡單,都是簡單的二進制門疊加而成。很久以前,張平就已經學會了‘蓋章’一樣的煉器方法,當初放逐空間創造了兩天時間煉制一千兩百多法器的奇跡。
現在張平決定使用這種方法,煉制一個核心芯片出來。
張平先用一滴地級功德、加上一點材料,煉制成為一塊功德法寶的胚子,然后再在上面構建陣法結構。
此時這法寶完全展開了,只有十米方圓,其上太陽真火凝聚的細小的金星跳躍,迅速構建出一個一平方毫米的芯片結構,其中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細密的陣紋。
而后張平用真火包裹這里,將真火凝聚成特定的形狀,開始煉制四周,片刻后出現兩平方毫米的面積;而后繼續建模,出現4平方毫米。
如此不斷擴張,等到真火達到100平方毫米的時候,就到了極限。張平就這樣一點點‘蓋章’,一直重復這個工作。